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

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这堂必修课


●如何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关键是要找寻到“说”与“听”的正确打开方式。

□谢伟锋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特殊的节日,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时机。国庆节期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浙江大学七大校区同步冉冉升起。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南大门,2000余名师生同聚五星红旗下,共襄升旗盛典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歌雄壮,响彻云霄,激荡着师生心中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各地各校的必修课,不断地去丰富其内容、创新其载体、增强其效果,是时代赋予的课题。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必将让爱国主义成为更多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

学校是助力广大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地方。在新时代语境中,爱国主义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更为迫切,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要“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以此为遵循,让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呈现得如此清晰。融合理念和现实、促进精神与人文、衔接历史与未来……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来,为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他们更懂得了“小我”与“大我”的有机联系。

不久前,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学生演出的原创剧目《陕北公学》登上北京艺术中心的舞台,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光辉历程。一次次精心排练,一场场倾情演出,一幕幕场景再现……一部校史话剧足以让学子们深刻地明白,爱国不只是跨越时空的情感赓续,更是中华儿女与党及国家的命运与共。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南开大学首任校长张伯苓1935年提出的“爱国三问”,问出了那一代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9月21日晚,在南开大学举行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面向师生再次发出“爱国三问”,学生们的回答同样是铿锵有力。主张什么、传播什么、影响什么——这些都是教育的立意所在。教育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问”与“答”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系列提问的答案,只要引导得当,年轻人完全可以自己去探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关键是要找寻到“说”与“听”的正确打开方式。讲述党和国家一路走来的革命历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现新时代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从不缺乏生动的教材,更重要的是凝练能够“入耳”“入心”的经验做法。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