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识字单元的作业设计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核心。
□杭州市行知小学 徐嘉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自主性、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当前小学低段语文识字单元的作业,其设计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作业前后割裂。作业设计主要以课时为单位,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前后联系单元中其他学习内容。学生缺少积累、梳理和整合的总体支架。二是作业形式俗套。小学低段语文作业多为读背形式,只关注识字,而忽视了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对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作业变成了机械化的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作业评价乏味。目前的作业评价多采用横向评价,仅关注标准答案,以简单的对错评价和等级评价为主,缺少人文互动。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设计了小学低段语文“整体—情境—跨学科”的识字单元作业模式,通过聚焦单元整体、构建真实情境、跨学科实践、优化评价的策略来设计低段语文识字单元作业,旨在提高低段学生“语言运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
一、构建单元作业整体结构
统编教材在第一学段安排了6个独立的识字单元,共26课。一年级识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生活中的常用字,二年级的内容则有了进一步拓展,强调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进行更为深入的识字学习。
教师需在深入挖掘识字单元各课程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确立单元作业的主题。全面考量单元作业的目标、难度以及学生的能力层次等因素,精心布局单元作业的结构,确保作业内容逐级深入,形成有效的学习梯度。作业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素材。同时,教师要着眼于识字方法的引导,融合字理识字、字族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识字策略,助力学生逐步实现自主识字,培育语感。
作业设计应在照顾全体学生的基础识记需求的同时,考虑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分层、弹性的拓展性作业,以便通过差异化作业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不同难度的字词。
二、构建具体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引导他们关注汉字从古至今的运用规律,为学生提供具身体验,使他们更快地投入到单元学习中。
针对处于前运算阶段的低段学生,教师应考虑他们思维的形象化和直观化特点,在作业设计中创设自主型识字游戏。这样的游戏设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促进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激发识字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生初步掌握生字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开展互动型识字游戏,将学生单独记忆生字的过程转变为合作学习的过程,从而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三、单元作业的跨学科实践
教师设计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型作业,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
(一)跨“美”融“音”,了解语言特点
教师通过将语文与美术学科相融合,引导学生用简笔画来勾勒汉字,让学生在描绘中感受汉字的形象美。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语言文字的特点,同时也提升了审美能力。接着可以转向声音的融入,将语文与音乐学科相结合。通过吟诵和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独特的节奏和音律美,寓美于音,声情并茂,使得语文学习更加生动和丰富。
(二)跨“理”融“技”,学习运用规律
将数理学科的知识、思维和方法融入识字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造规律和运用规律,这是遵理循律、能思善思的过程。
教师还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识字作业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汉字的象形特征,为学生提供强烈的感官体验,并通过动画、故事等手段,将汉字描述的情境生动地还原出来,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画面。
四、优化低段单元作业评价体系
(一)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
在评价作业时,教师应不局限于标准答案,避免采用简单的横向比较,而是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历程。同时,要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工具,提交具有个人特色的作业答案,重视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他们深入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二)变单一评改为人文互动
为了改变单一的作业评价模式,教师还应开展多元化的语言表达活动。在评价中,不仅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态度等,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