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10月1日 星期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关键在落实


□何 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6日举行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在会上表示,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1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1个小时,保证每天2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少年强则国强。”为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10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就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教育部202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到,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关键是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真正由纸上走向现实。从过去的实践来看,难言乐观。近年来,青少年儿童体质下滑的整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小眼镜”“小胖墩”仍比较多。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中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没有打下扎实基础,到了大学,学生体质下滑问题仍比较严重。

造成这种局面,原因之一是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也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甚至有的中小学体育课被挤占现象依旧存在。有些家长也不支持孩子校外体育锻炼1小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21年12月对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仅30.4%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能做到每天足量运动。

可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发力,形成合力,久久为功。

一是为每天1节体育课配套好软硬件。要为中小学配备相应编制的专业体育教师,开辟更多的体育场地,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

二是配套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问责机制。要强化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权落实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对没有充分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学校,对体育课打折扣的学校,要严肃追责问责。

三是为中小学生创造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政府、社会应建设更多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社区体育运动活动场所,体育场馆、大中小学体育场地要免费向社会开放,方便中小学生就近在家门口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支持孩子课后、节假日开展体育运动。此外,学校及教师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布置家庭作业,控制家庭作业量,减轻作业负担,让中小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运动。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