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0月1日 星期

数学不好也能治?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不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教育评价体系弊病所衍生出来的问题。

□熊丙奇

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的消息,引发关注。据了解,该门诊将于10月8日开放。在官方预约挂号渠道查询看到,“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系特需门诊,目前开放预约的3天均已约满。医院还提醒:不局限于18岁以下,成年人出现空间想象能力困难的问题也可前去就诊。

学习困难门诊火爆,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对医院开设此类门诊,舆论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医院的噱头,把“学习困难”作为病来治,迎合的是家长想矫正孩子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孩子成绩的需求。也有人认为,部分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与其认知能力有关,经过一定的治疗、训练,可以改善。

这两方面意见,看起来讲的是同一个问题,但其实是各说各话。学习困难门诊最多解决学习障碍问题,而不是如何把一门学科学好的问题。也就是说,学习困难门诊只起辅助作用,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有所改善,但不可能让学生变得优秀。而且,学生有学习障碍,还与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家长的管教方式有关。

有的学生不愿意学,产生厌学情绪,是因为家长要求太高,学生压力太大。因此,对于孩子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家长要对症下药,不能病急乱投医。

我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不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教育评价体系弊病所衍生出来的问题。比如,曾经普遍存在的幼儿超前学习的问题,不但让家长错过了对孩子自身能力开发、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还让孩子背负起与年龄不符的学业负担,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再比如,数学作为中高考核心科目,所有学生必须整齐划一地学同样难度的数学内容,这也制造了不少“数学学习困难户”。换言之,单一的评价体系,即用考试总分对学生进行评价,影响了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对自己不感兴趣、不擅长的学科,学生也不得不拼命学好。这些学生本没有什么学习困难,是不合理的学业要求制造了“学困生”。其实,需要“治疗”的对象就不该是学生,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教育评价体系。

只有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性、兴趣发展,才能让学生摆脱学业压力。家长也要对孩子的个性、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关注孩子的兴趣培养。如果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学习某一学科存在障碍,则可以适当通过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解决其存在的学习障碍问题。而前文提及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医生们也是期望能准确评估并对症施治。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却冲着提高孩子成绩的目的去学习困难门诊,这显然是找错了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