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叙事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9月20日 星期

断匹不成丈,废学岂成才


□朱永春

开学季到了,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到各自班级报到,就像体内都被安装了一个定时器一样,按部就班,井然有序。而年轻教师对此也“当时只道是寻常”,不知道他们能否想象,20多年前,我们这个学校没有一个班级会在开学那天齐装满员。

小镇濮院,牛气冲天,全仰仗有一个全国最大羊毛衫市场。我刚当班主任那会儿,正处在羊毛衫市场的野蛮生长时期,村头巷尾随处可见家庭作坊。为了节省用工成本,初中生放学回家,等待他们的是堆成小山的“家庭作业”:编织好的坯布等着套口,纽扣、饰片等着缝上衣服,还有成衣等着包装、堆叠、装箱、拉运……

就这样,一旦放寒暑假,学生立马从“半工半读”转为“全日制正式工”。直到开学,每个班总有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学生不见踪影。

因此,开学后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劝返“流生”,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去家访,保障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行。

家长对金钱的渴望和学生对学习的反感形成了合力,筑就了一座座牢不可破的城池,把许多教师弄得灰头土脸,铩羽而归。

我也是败军中的一员。每次登门,学生躲着我,家长让我坐冷板凳。他们只是完成最低限度的待客之礼,然后埋头干活,任凭我唾沫飞溅,像一台复读机一样把读书的重要性、义务教育的严肃性“循环播放”。

那天,我骑自行车去一个“钉子户”家访。或许是因为连自己也讨厌那些枯燥无味的说教,我索性默不作声地看学生和家长做活,看他们麻利地套口,我饶有兴趣地请教:一件羊毛衫要经过哪些工序?

家长向我娓娓道来:最初不过是一团羊毛,将羊毛纺成纱线,再用横机加工成一块块的坯布,然后用套口机把坯布连缀成一件衣服,粗制出来的羊毛衫还需要染色和整烫,最后贴上商标精心包装,就能上柜出售。

我听后,显出一副茅塞顿开的样子:“谢谢你,让我了解羊毛衫制作的整个流程。其实,我们当教师的也在做羊毛衫。”

“朱老师,你下班后也在家做羊毛衫,搞点副业挣钱?”家长一听,露出同道之人的神色。

我马上纠正道:“我家没人做羊毛衫。我的意思是,我们教师做教育,培养人,其实也是靠着一道道的工序。孩子刚来到世上,啥本事都没有,不就是一堆没用途的羊毛吗?但上了小学,会识字计算,就像羊毛纺成了线,有捆绑东西的本事;上了初中,就相当于被加工成一块坯布,平时可以用来包裹、擦拭物品;如果升上高中,就好像套口后的粗衣,又新增了取暖御寒的用途;如果考进大学,那不就是染色、整烫、上商标,成为妥妥的人才,毕业后可以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了吗?”

家长听了我打的比方,不住地点头认可,似乎觉得我虽不是同行,但也算内行。

我接着问他:“你们做羊毛衫的,会不会把坯布直接拉到门市部柜台去出售?”

“那怎么可能?那不是胡闹吗?坯布又不能当衣服穿。”家长有些激动,我这个内行还是问了一个荒唐透顶的问题。“哪个顾客会要半成品?用来当抹布擦脏东西也太浪费了。一块坯布哪怕有破洞,我们也要用钩针细细地手工修补,不然成衣就会有缺陷。”

看到家长的反应,我也变得严肃起来,摇着头对家长说道:“你们做生意的很精明,连一块坯布都不放弃。有人说:精明不等于聪明。我一直听不懂这句话,今天总算懂了。原来真有人精明到不让一块坯布成为抹布,却舍得让自己的孩子中断学业,任其成为一个义务教育也没完成的半文盲,一辈子去做一块抹布。”

家长和学生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的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的话如一只只凶狠的马蜂,刺向他们最敏感的神经……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又默不作声地骑上自行车走了,连手都没挥一挥。我要赶到下一家,去传播我新创造的“抹布理论”。

父母最不缺的就是对孩子的爱,但这种爱有时候是盲目的,需要一个吹哨人去唤醒。那个开学季,我吹着哨子,骑着自行车,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

那年,我班上所有的“流生”都回到了教室的座位上,回到本该属于他们的成长之路上。

(作者为桐乡市第三中学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