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叙事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9月13日 星期

夏日里的三次家访


□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学士小学 方雨露

暑假的一天,深夜22:08,小L妈妈发来微信:“方老师,你好。我们小L整个一年级专注力差,做任何事都慢半拍。我们给他请了一年家教,但还是没能跟上同学们的步伐。请问,能否申请小L一年级留级?”

我往上翻聊天记录,小L妈妈很多的留言都是在深夜或凌晨。

“说真的,看到儿子这样我很焦虑。”

“能否把小L每天的体育课改为自习课?”

“其他小朋友很轻松就学会的东西,他很吃力地学还学不好。”

“我希望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优秀,但无论怎么耐心引导或是严厉批评,似乎都没有用。”

……

大段大段的文字,让我感受到家长深深的焦虑,而焦虑主要来自家长的期待值与学生在幼小衔接阶段的适应能力之间的落差。

一学期来,我和小L家长线上、线下反复沟通,仍未能缓解他们的焦虑,于是决定借这个暑假再次家访。

第一次家访:调节心态,慢慢等

不出所料,我进门后,小L妈妈寒暄不过几句,就渐渐皱起眉头,陷入了焦虑情绪。

“他的表弟,比他年纪还小,背古诗、加减计算已经很熟练了。”

“一个亲戚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北大……”

小L爸爸拿出孩子的检查报告,历数孩子健康方面的种种问题。

我联想到我校的年度语“让我陪你慢慢跑”,坚信:能打败焦虑的只有“慢教育”理念和持久续航的妙计。

我静静听完,对小L父母说:“小L在慢慢好起来,这是最好的消息。就像医生说的,孩子需要时间。小L的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那我们就要从他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考虑,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幼小衔接阶段,有的孩子适应快,有的孩子适应慢,都是正常的,不代表未来会怎样。因此,我们不要将他和别的孩子比较,觉得他这也做不好,那也学不会,处处落后。如果我们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渐渐变得不自信,会自我怀疑。”

于是,我和小L父母约定,每天发现小L的一个优点,比如整理书桌的速度比上学期快,扫地的时候特别认真,等等,夸夸孩子,和孩子一起把进步记录下来,贴在显眼的地方。

“其实,小L一直在进步,只是慢了一点。让我们跟随他的节奏,等等他,静待花开。”

我深知心态调整很不容易,也需要时间。果然,当我再次联系小L妈妈时,发现她的焦虑并没有完全打消,但他们都在努力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从只看结果到开始陪孩子学习,言语间透露出对孩子的信心。

在与小L的日常交流中,我极少听到他分享快乐,更多的是在说不快乐的事情。

第二次家访:调适关系,慢慢聊

第二次家访,我趁热打铁:“听到你们关注孩子的进步,我特别高兴。心态慢下来,行动多了,焦虑就少了。”

接下来,我把话题转到亲子沟通上:“我知道,你们很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很想知道小L会不会受欺负,因此,在聊天中可能会聚焦偏负面的话题,而这会让孩子习惯性地从回忆里检索不开心的事,当家长接收到孩子的负面信号时,就会更加焦虑,由此陷入不良循环。”

这一次,我和小L父母约定,每天睡前和小L聊聊一天中有趣的事情,也用几句话记录下来,让生活中快乐的点滴冲破亲子关系中的乌云。

我还让他们相信和放心:“小L成长在一个有爱的班级,同学们常常帮助小L,为小L自发鼓掌。只要我们在此基础上慢慢引导,陪小L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很快就能看见一个乐观自信的小L。”

第三次家访:调整计划,慢慢陪

暑假还未结束,第三次联系小L家长时,我看到小L尽管动作还是慢悠悠的,但是他的笑容变得灿烂了,也很愿意表达,总之比以前更精神了。

小L家长表示,他们主动抽时间陪孩子,愿意陪孩子慢慢来,并且对孩子二年级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期望。

带着欣喜,我将话题转向小L家长最焦虑的孩子学习问题,向他们提出一个原则:脚踏实地列计划,降低目标慢慢学。

对于小L来说,首要任务是查漏补缺,而不是追求进度。我向家长建议,切割大块内容分散学习以降低难度,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让他自我消化。

其次是重视每天的亲子阅读,以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为目的,让他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抛出问题,从最简单的“是谁”“什么时候”“在哪里”开始,降低阅读门槛,让孩子深入文本。

之后,小L妈妈通过微信不时发来孩子的学习成果,她在访谈中表达焦虑的语言变少了,与我一起探讨的可行性计划变多了。

我想,这应该就是高质量的陪伴。在教育中,只有把心态放慢,才会走得更快。

点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协同家长开展线上、线下长程追踪式家访,无疑是让教育“慢”下来的有效做法。本案例抓住家长的高期待值与学生在幼小衔接阶段的适应缓慢这一主要矛盾,盘根究底,探本溯源,通过“调节心态,慢慢等”“调适关系,慢慢聊”“调整计划,慢慢陪”三条“慢教育”理念,配合三次家访,从根源上化解由幼小衔接引发的家长焦虑问题。第一次家访,引导家长学会调节心态,通过每天记录孩子的一个优点,发现孩子缓缓进步的脚步;第二次家访,教会家长学着调适亲子关系,从每天坚持和孩子聊一件快乐的事开始,走进彼此的内心;第三次家访,引领家长调整计划,少一些好高骛远,多一些脚踏实地,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正如张文质先生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多一些陪伴,陪孩子慢跑。让花成花,芬芳自来;让树成树,郁郁葱葱。

点评人: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关兴莹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