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抒雯 通讯员 楼丽君
“犯错不要紧,诚实承认依然是好学生。如若不然,即是他这个舍监的失职,是他没有教育好学生,他愿绝食赔罪。”百年前,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执教的夏丏尊为了找出偷盗的学生,决心用绝食的办法使其迷途知返;百年后,这一幕在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的课堂上被重新演绎……
可能夏丏尊自己也未曾想到,当年那份“爱之深,责之切”的教育情感,在跨越百年时光之后,犹如投石入湖,在浙江一所农村小学的教室里荡开了涟漪。
“同学们,夏爷爷是一位‘爱的教育’的践行者,你们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课堂上,语文教师郑亚利的提问开启了一场小学生与教育大拿之间的“时空对话”。只见学生们纷纷提笔,在纸上留下一番心里话:“夏爷爷,我决定向您学习,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夏爷爷,我在以您命名的学校学习,每天都能看见您的故事,您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夏爷爷,您爱生如子,我们的老师也和您一样爱着我们。”……一时之间,爱的模样在学生的笔尖流淌,他们对于爱的理解和认识越发清晰具象。
《绝食捉贼》是学校校本课程“亲近夏丏尊”中的一则选文。如何让理性的文字变成有温度的教诲,把发生在遥远的“天边事”变成触手可及的身边事,是这节课的设计者郑亚利最在意的。于是,在课堂上,郑亚利决定让学生从演一演课本剧,到讲一讲感受,再到想一想身边事,在情感迁移中完成一次精神滋养,“在感受夏丏尊‘爱的教育’的同时,学生需要将这份情感迁移到对家人、对同学、对老师的爱中去,并且能够勇敢地去表达,去奉献这份爱”。
在校本教材《亲近夏丏尊》中,类似的小故事并不少见。这套由学校自主开发编写的校本课程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并根据各个年级段的学情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编排成册。郑亚利是教材的编者之一。在她看来,《亲近夏丏尊》是学生认识夏丏尊的一个窗口,想要让学生从心底理解教育思想、产生情感共鸣,则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多一些“新鲜的元素”“生动的故事”和“拓展的活动”。
事实上,对于夏丏尊小学的师生来说,夏丏尊先生更像是一位从未谋面却相交已久的故友。他的生平事迹、作品文集、教育思想不仅出现在书本上、校园里的文化长廊里,更是印在了学校每个师生的心间。
漫步在校园里,关于夏丏尊“爱的教育”的元素随处可见。在学校的金爱心广场上,一尊夏丏尊先生的铜像“端坐”其中,目睹着校园里的生机勃勃;金爱心园里记录着教师和学生的“爱的事迹”,而这些动人的故事也在学生的口口相传中留下了明亮的底色。
校长李烨挺介绍,夏丏尊是绍兴上虞崧厦人,当地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土壤,“夏丏尊先生的人格品质和教育思想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挖掘并且利用好这些人文资源意义重大”。
在夏丏尊的笔下,爱和教育如同“池塘与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与学校提倡的用“活教育”点亮“爱”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
在夏丏尊小学,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无论是监督他人节约水电的“节能爱心岗”,还是负责雨天接送低年级学生的“雨中爱心岗”,又或是主动承担家务的“家庭能手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岗位任务,做到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行动。而这一切得以实现离不开学校坚持多年的“夏丏尊爱心岗”活动。
“爱不应该是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应该真切地关照学生一生的成长。”在李烨挺看来,要将“爱的教育”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有一颗火热的心,更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学生能在不同场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且扮演好岗位的角色,收获的不仅是一项技能、一次共情,更重要的是明白爱的含义,涵养付出奉献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