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叙事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7月5日 星期

手心里的妈妈


□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龚琴娟

“小Y开学以来表现都挺好,没有哭过。谢谢老师的关心。”小Y妈妈说。小Y是一个一年级女生,我用了两个月时间,治好了她的“上学爱哭病”。

去年11月初的一天早上,我看到校门口有个女生抱着妈妈在哭。开学都两个月了,上学还闹情绪?

这个女生就是小Y。得知是一年级学生,我告诉小Y,我有办法帮她留住妈妈,但需要她伸出一只手。

小Y半信半疑地伸出右手,但马上又缩了回去,也许是担心我强行把她拽进学校吧。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请她伸出手。她似乎放松了一点,犹豫着伸出了右手。

我让小Y妈妈亲吻孩子的手心,然后,我让小Y迅速捏紧拳头。

“现在妈妈就在你的手心里了。”我告诉小Y。

小Y握着拳又搂着妈妈哭,我继续等待,并强调:“千万不要松开手哦。”等她哭够了,我跟她商量,由我牵着她进教室。

她认真地想了一下,伸出左手让我牵。

走到教室门口,我对小Y说:“待会儿你要翻书、写作业,手心里的妈妈怎么办呢?”

小Y也很为难。

我让小Y把拳头伸进口袋,再小心地放开,告诉她,妈妈在口袋里了,可以一整天都陪着她。

她露出惊喜的表情,轻快地跑进教室,还回头跟我说“再见”。

我也开心地挥手致意,为自己的“忽悠”水平大涨感到无比高兴。

事后,我向班主任了解小Y的情况。

班主任反映,小Y总是要妈妈送到教室门口,有时候要在门口安抚好久,但进了教室就一切正常。班主任初步判断这学生应该是“上学气”重,环境变化造成的不安全感引发分离焦虑。

我嘱咐班主任多关心、多鼓励这个学生,后来还加了小Y妈妈的微信,以便跟进。

据小Y妈妈反映,“口袋里的妈妈”帮助她们第二天在校门口就愉快地道别,但到了第三天,孩子又哭闹起来。

我不想就这么败下阵来,决定非帮助这个女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不可。我猜测,也许是“口袋里的妈妈”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效果不好。

此后一周时间里,我保持与小Y妈妈的联系。沟通中,小Y妈妈聊到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有一天还因为美术课被换掉而伤心地哭了。

我决定从这个角度试试,画她们母女俩的合影,用超轻黏土捏小Y妈妈,但效果都不太满意。一时气馁,事情又被搁置。

11月底,小Y妈妈说孩子因为请了几天病假又不想上学了。我意识到,这是家长在向我求助,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

茫然无措之时,我忽然冒出个念头:人像不行,可以换成卡通呀。

“只要坚持连续5天开开心心来上学,我就把画里的熊妈妈送给你。”

小Y愉快地答应了。接下来的一周,小Y表现得很不错。我郑重地把画交到她手中,又跟她约定,再坚持5天,我会把熊宝宝也画上。

一周后,我从她手中取回那幅画,故意拖延了几天才交画,让“疗效”更持久一些。

当我把完整的画作交给小Y后,又拜托班主任多多关注她。

放寒假前,小Y妈妈和班主任都反映小Y上学已经不闹情绪了。看来,她已经成功跨越了幼小衔接的适应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