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可蒙)一口流利的英文,偶尔搭配几个中文词语,时不时与参观者互动……7月2日下午,在浙东运河博物馆,绍兴文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安珉纾和李华作为外文讲解员,接待了20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中学生,给他们普及了浙东运河文化。
安珉纾和李华是绍兴市越城区聘任的首支外文讲解员队伍中的两名队员。目前这支队伍已有来自俄罗斯、韩国、摩洛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10名绍兴文理学院留学生。
绍兴文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办公室副主任邵咪咪介绍,这10名留学生的选拔有一定门槛:不仅要对绍兴本地文化有所了解,除了自己国家的母语,也要懂中文和英文,还要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浙东运河博物馆的讲解员针对讲解词,给予留学生逐字逐句的指导;留学生们把讲解词翻译成英语和自己国家的语言,以匹配不同国家的研学团。
安珉纾是韩国人,已经大三,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对水利设施方面颇有兴趣。她小时候便跟随父母来到绍兴,中文说得比较好,同时精通英文。因此,在听说学校要组建一支外文讲解队后,她便积极报名,经选拔如愿成为其中一员。
印度尼西亚的中学生团队是安珉纾接待的第一个海外研学团。“这些学生能听懂一点点中文,所以针对‘水’‘运河’这些简单的词语我会用上中文,涉及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毕功了溪’时,我就用英文讲解。”安珉纾说,印尼学生对青铜器、斗笠、蓑衣等展陈物品充满了兴趣,这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浙东运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周末、暑期等时间段,馆里会有外国研学团前来参观,而馆里原先配备的讲解员基本只会讲中文,懂外文的比较少,通过与绍兴文理学院的合作,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绍兴与运河相伴相生,学校要通过留学生这个窗口,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绍兴文理学院副院长胡云进说,考虑到越城区其他景点也普遍缺乏外文讲解员,绍兴文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将以浙东运河博物馆为起点,把外文讲解员的力量补充到鲁迅故里等其他景区,助力越城区多语言讲解员队伍培育,提升外事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