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 汪 丽
这天,我们正在上一篇书信体文章,在分析书信格式时,我提问:
“Who wrote this letter?”(这封信是谁写的?)
“Who is this letter for?”(这封信是写给谁的?)
一名学生给出答案后,一个非常刺耳的声音打破了课堂的安静:“Daming给Lingling写情书,Daming喜欢Lingling!”
班里瞬间炸开了锅,讨论声此起彼伏。我试着平息他们的喧闹,并向全班解释英语书信的格式,但其他学生显然对他们更感兴趣,课堂瞬间停摆。
看着笑得前仰后合的学生们,我气不打一处来,一场情绪的爆发似乎在所难免,我的脑子开始飞速转动,想着如何化解这场僵局。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Dear、Love”这些字眼确实非常敏感,他们也明里暗里在讨论相关话题。
我在产假结束后新接手这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早就听说一些“声名在外”的人和事,心中一直非常忐忑。
小Z已经不是第一次带头起哄了,其他学科的教师也不胜其烦,唇枪舌剑地和他起冲突是家常便饭。这次我也很想怒批小Z,但一想到家长的一贯宠溺和教师们的万般无奈,凭我一人一时怕是难以改变,便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决定以静制动。
我静静地站在讲台上,默默地看着学生们。
一开始,他们仍然很激动地交流着,但渐渐地,不断有学生意识到不对劲,小声地嘀咕着:“别说了,别说了,老师生气了。”安静下来的人多,慢慢地只剩下零星的交流声,我继续保持静默,持续了五分钟之久,直到他们觉得无趣了。
学生们全都安静下来了,小Z时不时地朝我看一眼,似乎感到不可思议,我竟然没有大声批评他。
我什么也没说,接着上课,讲解英语书信的格式。前面发生的事成了课堂中的一段小插曲,五分钟的静默换来后面有序的课堂。如果我没有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直接扯开嗓子批评带头的小Z,大概率会以我们两人面红耳赤的争吵收尾,给课堂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通过这半年多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破解纪律难题:以静制动,正确看待学生的不当行为;以心换心,看到并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奖诱变,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青春期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依从自己,容不得半点批评;加上面临毕业,叛逆和浮躁心态增强。很少有学生怀着“就是不想让老师好过”的坏心思,往往是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试图惹是生非得到片刻的满足。
带头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早已见惯不怪了,用批评的方法只会激化矛盾,这时不妨冷处理一下,让大家都冷静下来。教师在维持纪律的同时要避免把自己卷入矛盾,成为制造问题的一方。
每个学生心里都有柔软的一角,只要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包容心,他们最终都能给予教师的工作以正向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