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星期

蚌埠第八中学:好奇心托举科学梦

图为学生正在制作金属探测器。(学校供图)
图为学校科技创新社团课堂场景。(学校供图)

□本报记者 邹红宇

操作遥控器,让机器人小车按照指定路线行驶;站在课桌上,小心翼翼地安装纸牌塔楼的塔尖;将电子积木拼装在一起,制成一个小风扇……在蚌埠第八中学的创客空间,记者看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是学校抢抓机遇,努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一个缩影。

特色课程做加法

走进蚌埠八中,校门口一排水杉高大通直,和随处可见的月季、桂花一道,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始建于1957年,是蚌埠郊北创建最早的中学。”水杉林前,淮上区教体局党委委员、蚌埠八中校长崔进军正在向长三角联合采访团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2015年9月,经历改扩建工程的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小学部、中学部全面招生,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据介绍,学校地处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周边还有许多乡镇。面对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科学素养整体偏低等情况,如何做好乡镇学校的科学教育成为崔进军不断思考的问题。

“我们通过整合校内科学教育资源、引进校外优质资源,为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提升科学素养搭建了平台。”崔进军表示,在硬件方面,学校设置了科学实验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和创客空间等共计16个功能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发明、科学实践活动等提供了学习实践场所。

为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科技资源,学校全学段开足开齐融合式、进阶式科学类课程,并逐步形成课程体系。小学部以建设融合课程为主,将科学课与其他学科融合、与社团融合,开设了机器人编程、航模、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融合课程;中学部侧重科技知识的实践应用,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组织创意结构设计等探究类活动和鸡蛋撞“地球”、纸牌搭楼、变废为宝等科学实践活动。

“我们的塔楼以佛塔为设计灵感,底座用纸牌搭建出莲花的造型。”学生王孟卓和高欣如设计的塔楼以139厘米的高度获得纸牌搭楼活动的最高分。“在纸牌搭楼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建筑结构学的基本原理,也学会了保持专注和耐心。”高欣如说。

种下科学的种子

从上个学期开始,六年级学生张鸣睿找到了一处崭新的学习空间。每周二、周五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一到,他就来到学校的留守儿童科技活动室参与科技体验活动。在活动室的阅读分享区,他经常聆听校内科技辅导员讲科学家的故事;在展示区,他和同学们一起欣赏科学小实验、科学手工作品。

张鸣睿从小就喜欢问问题,也喜欢动手操作,但家长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的科学兴趣。自从学校专门设立留守儿童科技活动室之后,他的科学热情得以释放,科学问题也随时能得到解答。在科技辅导员周浩及科技教师团队的鼓励和指导下,他用废旧轮胎、木材、灯带、花、单面镜、双面镜和几捆闲置的麻绳,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制作了一张“花海深渊小茶几”,并因此获得了第39届蚌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看到自己的科学发明得以实现并且获奖,我更加自信了。”张鸣睿说。

蚌埠八中共有学生77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的人数超过3000人。为了满足这一学生群体对科学活动的需求,补足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在全市首创留守儿童科技活动室,经常组织留守儿童中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参与科学教育活动,感受科学的魅力。

既可以保存冷热水也可以当作收纳盒的多功能水杯、自动卷起并收集垃圾的清洁扫把、按一下就放出风扇或音箱的开关雨伞……最近,周浩在科技创新社团中收集了10多张科学创意表,每张表上都有详细的作品名称、创意来源、草图、简介和改进方案。从2015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会在科技节上向学生征集科学创意,还在校内设置了专门的信箱用于收集学生的奇思妙想,目前已累计收集了5000多份。

“我们想通过这种形式鼓励学生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发明,让学生在实验制作中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周浩告诉记者,科技辅导员会定期收集学生的科学创意表,并从中挑选出具有可行性的创意方案和学生一起落地完成。几年下来,从科学创意表中涌现了许多亮眼的科技发明成果:1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科学类竞赛奖励,20余人次获得省级奖励,百余人次获得市级奖励。

此外,学校还积极引进科大讯飞、“小瓦特”科技培训等课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各类科普场馆开展研学交流,成立周浩科技辅导员工作室,最大程度地扩展科学教育的渠道。多彩的活动孕育了科学的种子,一批批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青少年正在蚌埠八中成长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