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5月10日 星期

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五入”导向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李洪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不落地”“不抬头”“不走心”“不出门”等现象。应该坚持思政课教学“五入”目标导向,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一、赓续本土红色根脉,推动思政课实践“入地”

思政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抓手,挖掘红色文化、党史资源、实践样本、成功案例、鲜活素材,深度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精讲+沉浸式体验”,结合“实践课+翻转课堂”多维课程构架,帮助学生深入领悟红色历史文化,传承红色根脉。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学生“全场景”参与,让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活力。把思政课搬到生产劳动一线,把“大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开在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陈列馆等红色场馆,推进思政课在本土真正“入地”。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思政课教学“入心”

思政课铁军锻造与“走心的思政课”建设双向奔赴。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有些教师讲课看似有政治高度,也很正确,但学生就是觉得离他们太远,这归结为没有将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没有将学术话语转化为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话语;有些教师过度使用教学软件,与学生进行低水平互动,使教学活动碎片化;有些教师漠视青年学生的话语表达习惯、生活习惯与心理需求。思政课教师要倾听学生心跳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变“学校让我听课”为“我要听课”,让学生有动力学好思政课。同时,要搭建区域内学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成立“大手拉小手”教研联盟,建立常态化集体备课、教研机制,开展教学大练兵大比武。选聘党政干部、理论专家、名师工匠、道德模范走进思政课堂,建好思政课“大师资”。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拉动思政课效果“入脑”

教学环节设计与方法技术运用协同创新。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教学,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一堂思政好课中,教师不能只做课本知识的搬运工,更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思政课要讲出“吸引力”,要解决“真问题”,要让学生“真收获”。一些教师自说自话、照本宣科,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把思政课堂建设成为“理论课堂、时政课堂、实践课堂、数字课堂”一体联动的大课堂,也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善用数字资源和智慧教学手段,让思政课数字化建设的成效充分惠及学生。

四、增强教学科研能力,保证思政课改革创新“入行”

教学能力磨炼与科研水平提升相辅相成。要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教师“全视角”创新,才能让思政课建设更有魅力。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要让理论“立”起来,必须发挥调配各类教学素材的能力,集聚整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鲜活样本素材;要让课堂“新”起来,必须发挥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通过先进教学技术让课堂内容“新”起来,让课堂时空“新”起来,让教学载体“新”起来;要让思维“活”起来,必须发挥沟通学生心灵的能力,在讲道理中让思维“活”起来,在课堂互动中让思维“动” 起来,在课外实践中让思维“新”起来。

五、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引导思政育人理念“入魂”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思政课程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须同频共振,以融入的模式嵌入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一批课堂案例,遴选一批教学设计案例,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建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区域联合体,共建共享联盟教育资源,聚力打造“流动的思政金课”。探索政理学理事理“三理贯通”的育人模式,学理支撑政理、知识输送价值、故事激发情感,让思政课展现真理说服力。“青年者,国之魂也。”只有保障了教学资源,形成了教育场域,才能引导思政课育人理念真正在学生群体中“入魂”,全方位形成多元协调育人环境,将思政理论之“盐”溶于铸魂育人之“汤”。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