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5月10日 星期

“四维”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代玉启

202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40周年。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了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的跨越式发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渐趋成熟和完善。但与党和国家的期待相比,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学生和社会各界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思政课教师要坚持自信自强、注重勤学储能、善于乘势借力、致力师生共进,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坚持自信自强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就必须解决好信心问题。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打铁必须自身硬。”自强是建立自信的基础。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经典原著中探索真理之光,扎实修炼个人内功;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向学生讲清楚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基本道理。其次,要立足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立足实践、面向现实,主动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要突出理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又要注重表达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理论旨趣。

二、注重勤学储能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要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就要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要下得一番苦功夫,以钉钉子的精神,脚踏实地学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要下得一番细功夫,以绣花针的精神,关注党的创新理论中的新提法、新观点,在理论应用的话语规范和伦理规范上严于律己,在学思践悟的结合中将党的创新理论精神落细、落小、落实。不断增强本领才干,是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落脚点。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做到学思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这样效果才能好。面对“两个大局”,我国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思政课教师要自觉修学储能、练好内功,夯实理论基础,引导学生求索中国之问、洞穿世界之问、回应人民之问、担当时代之问。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善于乘势借力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做民族复兴的促进者,而不是旁观者;要把握时代大势,胸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瞄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结合自身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规律,乘势而为、顺势而上,实现思政课教学研究新发展新突破。

“大思政课”要跟现实相结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社会资源注入课堂教学,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要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挖掘思政课的鲜活资源,努力将思政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引导学生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致力师生共进

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高校教师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实现出彩人生。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用深刻的学理思想和宽广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不断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维度,强化实践价值,以启智润心的仁爱情怀关爱学生,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武装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