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4月26日 星期

聚焦“四度”,加快推进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


□张慧波

近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聚焦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技能“高度”、创新“深度”、国际竞争力“广度”及可持续迁移发展“长度”,加快推进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确定增量”。

互融共生:校企协同提升人才技术技能“高度”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迭代更新,产业数字化水平日益提升,高水平复合型劳动岗位需求不断扩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维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技能人才规格需整体高移。

学校坚持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构建资源互通、价值整合、利益契合的校企协同发展机制,有力促进人才规格从“岗位域”向“职业域”迁移,提升技术技能“高度”,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例如,学校和海天集团合作共建“海天学院”,创新实施学徒制、人才储备班、现场工程师等人才共育项目,实践“多师融合、多技集成、混态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培养多岗位复合型智能装备人才,高质量支撑海天集团及其供应商、代理商、客户等上下游生态链企业发展。

向新而行:专创融合挖掘人才创新创业“深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要做好创新文章,在强化创新研发、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团队、提升创新服务效能的同时,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紧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跨学科融合创新教育理念,开设工程素养、管理素养等跨学科课程,构建“普及激发—实践培育—孵化选拔”课程体系,培养解决较复杂问题的基础思维和能力。搭建工作坊、“双创”大赛、众创空间、协同创新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等多维度立体化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复合创新+孵化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器”。探索校企、专创师资共享机制,聘请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科技研发与服务平台团队及10余名企业技术总工、技术副总担任“双创”导师。

开放共享:引输并重拓展人才国际竞争力“广度”

迈向更加开放和全球化的未来,需要培养大量具备国际视野、可跨文化沟通交流、接轨国际前沿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坚持开放共享,高质量建设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执行秘书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及“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等4个国际化大平台,构建“教学+服务+研究+管理”复合式国际化发展模式,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新生态。接轨国际资源,遵循“引进来—再提升—走出去”国际化发展路径,先后引进英国EAL、德国AHK等先进职业教育标准和证书体系,着力本土化改造、提升、再开发建设,促进国际优质资源本土化生根发展。坚持教随产出,伴随中资企业“出海”,擦亮“贝宁鲁班工坊”“中斯丝路学院”等海外办学品牌,深入实施津巴布韦机电一体化、塞尔维亚数智化人才培养等项目,共同打造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国际化平台,助力企业和学校“走出去”。

同轴共转:校地联动延伸人才职业发展“长度”

随着数智化时代来临,单项、截面的低端劳动岗位逐步被替代,一线普通产业工人中立身?顺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产业工人转型提升,助力延伸产业人才职业发展“长度”,成为高职院校育训并举的时代使命。

学校坚持校地全方位协同育人,不断夯实校地联动根基。与宁波市北仑区委共同成立港城工业社区学院,面向工业社区企业班组长、产业工人、管理人员等滚动开展技能提升个性化培训服务。与企业共建人才学院,以“1.5+1.5”“学历+技能”“新型学徒制”等形式打通一线普工向高技能人才转型的“最后一公里”。依托与宁波舟山港集团等企业共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带动上万人次产业工人参与技能比武、岗位练兵,造就了多位全国技术能手。

(作者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