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4月19日 星期

“大德育观”视域下德育新样态的区域实践


●树立“大德育观”,实现全方位育人。

□建德市教育局 储建伟

大德育是指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素质,包括思想(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大德育”工程即把政府、家庭、学校、社会中零散的局部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整合,组建成一个严密的德育网络,发挥其整体功能,致力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德育熏陶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本文在“大德育观”的视域下,从目前区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眼,进行详细分析,提出“360度”德育关爱实施对策,完善政府、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德育工作网络,从多个维度开展德育工作,以期为区域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一、“大德育观”的特性

(一)大德育覆盖的全面性特点

德育应覆盖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要在中小学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等服务部门倡导道德型服务,将有地域特色的“德文化”贯穿于对师生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同时,大德育是全员参加的德育。师生道德关系是最基本的道德关系,但这种良好的道德关系的培育与形成,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倡导,而且需要师生员工及家长的广泛参与。

(二)大德育育人的过程性特点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德育对象主要是学生,过程主要是通过政府、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凝聚合力,从学生的入学、学习到毕业,走入社会,都应该坚持“一体化道德教育”,时刻保持一以贯之的态势,将“德文化”的种子埋在学生的骨子里,将德育融入到学生的血液里。

(三)大德育方法的融合性特点

德、智、体、美、劳,以德为先,但德育也不可能独立于体育、美育、劳育之外,应该诉诸师生们的“良心”和“道德信念”,“内得于己”“外施于人”是德育方法的主要特点,对于教师而言则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将课堂活动的“有形之教”与校园和家庭文化的“无声之育”融合起来,通过各种道德活动和各门课程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这是德育的基本方法。

二、当前德育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合力尚未形成

实际工作中,少数部门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不够明确,对大德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深、部署不足。如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教育、民政等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统计口径不一,导致关爱合力不够,学生获得感不强。

(二)家庭教育重智轻德

少部分学生家长存在重智轻德现象,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焦虑,只在乎孩子的成绩,不懂得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如何做好心理疏导。

(三)学校德育形式单一

学校德育形式较为单一、吸引力不强,基本都以说教为主,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取得的实效不强。如以国旗下讲话、手抄报、演讲、上德育公开课等形式开展的德育,学生普遍反映比较无趣,收获较少。

(四)评价机制片面失衡

受“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传统评价观念影响,全社会对学生的教育总体还是比较焦虑的,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提升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全面形成,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360度”德育新样态推进策略

(一)建立三级联动,织密以德育人“一张网”

1.强化顶层设计

成立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大德育工作,以及对全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进行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守好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切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每年召开德育专题研讨会2次以上,每季度召开片区研讨会,及时交流梳理德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2.强化压力传导

建立局、校、班三级德育工作网络,层层签订德育工作承诺书。建立机关人员联校、学校班子成员联班、德育骨干教师联生的三联机制,层层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强化德育导师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德育导师队伍,定期开展研训、实践教育等。加强活动载体建设,培育德育活动特色品牌。

3.强化区域协调

成立区域内中小学大德育一体化共同体。由5所高中德育教研组牵头,成立5个市级大德育一体化共同体。共同体学校在牵头高中的组织协调下,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教学观摩、集体备课、课题研训等活动。强化课程阵地建设,将德育内容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和教材建设,努力实现大德育课程全覆盖。

(二)开展六大行动,盘活以德育人“一盘棋”

1.聚焦一个核心

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始终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育人的重要职责,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布置在校门口、教室内等显眼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每学期,我们还精心设计并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研学实践活动。

2.打造一个品牌

以“最美一平方米”为抓手,以“最美一平方米”活动为载体,培育新时代学生文明新风尚,营造和谐多元化育人环境,推动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我们依托赛事活动,强化“最美一平方米”理念;树立典型示范,加强“最美一平方米”教育。

3.开好一门课程

全市中小学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加强普法教育,积极开展“宪法卫士”网上普及行动,中小学生参与率达百分之百。组建3个政治名师工作室,共培养27名骨干教师。配齐配强师资力量,用好专业思政课教师队伍。组织全市德育骨干教师编写地方特色德育教材《文明礼仪读本》《阳光健康成长》等,把地方德育教材纳入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

4.推行一项机制

推行全员德育导师制。自2021年8月以来,在全市55所中小学校中推行全员德育导师制,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党员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模式。

5.关注一群学生

关注特殊学生,对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实施教育资助行动。全市建成省心理示范点9个、标准站55个(含2所民办学校)。大力推进“阳光晴天”民生实事工程。为全市55所中小学校配送心理放松椅、AED和心理宣泄沙袋,提升学校心理辅导站的硬件条件。

6.培养一项特长

我们希望学生人人有特长、个个有爱好,既要文化成绩好,也要身体心理好。出台《关于建德市全面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实施方案》,55所中小学校随机抽选项目和班级,对抽测情况做好及时反馈,不断提升“五育”融合水平。“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初见成效,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比如:建德市寿昌第二小学走出了“旋风足球”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德市大慈岩中心小学因传承“新叶昆曲”,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等。

(三)瞄准清零目标,铆足以德育人“一股劲”

1.以零起点思维做细德育

始终坚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师生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与103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负责人签订《2022年度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压实校园德育安全责任。始终保持空杯的心态做好德育教师的素养提升工作,2022年共开展德育培训89场,参与教师人数3700余人次。同时还借助外力,不断开展“心向阳光”帮扶活动。

2.以零容忍态度考核德育

建立学校德育安全隐患大排查和学校安全稳定事件倒查分析机制,在学校目标管理考核“1+3”模式中设立文明(德育)校园考核单项奖,主要包括一票否决事项、德育安全管理、文明校园创建、治安事件、交通安全、禁毒等指标,推动学校对标对表全面做好校园大德育工作。

3.以零责任事故靶向施策

以创建“360度”德育品牌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校园大德育安全各个细节落地落实,着力保持校园责任事故的清零状态,努力让心理筛查三类学生趋向清零状态。截至目前,全市103所公办学校共完成110个大德育安全项目示范点创建,实现公办学校大德育安全项目点覆盖率100%。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