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4月16日 星期

课间响铃灵活管理背后的新意


●课间铃声灵活管理,某种程度上是在呼应“长短课”“大小课”改革。

□程振伟

最近,杭州市行知小学附近的居民发现,这段时间学校里静悄悄的,很久没有听到铃声了。其实从这个学期开始,行知小学正在进行一个大胆尝试:学校取消上下课打铃,给每个班级单独配备小铃。根据各班的教学安排,个性化提醒师生上下课的时间。目前,这项措施已经全面推广到行知小学三个校区。

不要小瞧了课间铃声,它几乎连接了所有的教育教学环节。铃声的时间系统自动设置,定好了上下课时间及课间休息时间,久而久之在师生脑海里形成与铃声有关的秩序或规则。同时,行知小学对课间响铃制度进行变革,某种程度上是在呼应“长短课”“大小课”改革。

据了解,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用足国家方案、省级实施办法留给学校的排课空间,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灵活开设‘长短课’‘大小课’”。“长短课”“大小课”的探索实施,意味着当下全校“一铃声”已经不适应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课堂时长丰富多样的个性化需求。每个班应自身个性化课程体系要求,自主“响铃”,也是课程改革配套体系的应有之义。

从“无铃声大校园”,到“小班级自己响铃”,带来的不仅仅是把铃声管理权交给师生。往小处说是铃声不再统一,往大处说是为因材施教提供充分条件。但要注意的是,在铃声的管理上须多一些人性化,需要发挥师生的共同智慧,才能把“响铃责任田”变成育人实践场。

现在的教育教学越来越追求个性、灵性、人性化,因材施教衍生出“因班而异”“因人而异”。越来越多的学校实施“长短课”“大小课”课程改革,通过灵活高效的时间安排,有效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校园里持续多年的学习观、学生观和课程观,传统的教学组织手段等都会相应作出改变。因此,行知小学的探索也是一种顺时应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