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4月12日 星期

校园霸凌是可以被熵减的


□池沙洲

前段时间,邯郸三名初中生霸凌同学伤害致死案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大多数的讨论都聚焦在刑事追责的年龄问题上,但我还是想将关注点回到霸凌问题本身。

在我的印象中,2012年修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时候,霸凌现象曾经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各级各类学校纷纷组织开展反霸凌宣传活动。但并不是说,经过这场宣传,霸凌就从此销声匿迹了。

近期全国发生的多起霸凌事件表明,正是当我们在忽略它的存在时,罗翔教授常说的“幽暗人性”不断积聚能量,不时给人们对象牙塔的完美印象带来重创。对此,我有几个观点和大家分享:

第一,校园霸凌现象自古有之,中外皆然。

也许是受了日韩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常有一种错觉:日韩是校园霸凌的重灾区。但我作为一个多年的影迷,可以负责任地说,其实世界各国都有表现校园霸凌的影视作品。

第二,霸凌不仅存在于菁菁校园,也存在于其他组织和单位中;不仅未成年人中有,在成年人的群体中,也是不分年龄,无时不在的。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虽然人用脑前额叶控制着行为,让自己尽量符合社会属性,但不要忘了,人的躯壳寄居的还是自然属性(动物)。大脑未发育完全或受损,仍有可能导致人实施不理性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

第三,很多霸凌现象有隐秘性和长期性,但它的起点很可能具有偶发性。这一点不太受到关注,我可以用一个实例来说明。

多年以前,我去拜访一位朋友,在朋友家小区楼下的空地上等待。空地上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不一会儿,成了几个10岁左右男孩玩耍的天堂。

起初我看见两个男孩在打闹嬉戏,你扔我一颗石子,我还你一片碎瓦。这在大人眼里本来是稀松平常的事,两个男孩能互相控制分寸,玩得不亦乐乎,直到第三个男孩的加入。

第三个男孩加入哪一方完全是随机的选择,但只要他加入任何一方,实力的天平迅即发生倾斜,从原来的1∶1变成了2∶1。

而此时对于弱势一方来说,压力增加了一倍,但依照传统兵法:主兵半于客兵之时,主兵仍有可胜之理。因此,三个男孩还是玩得很开心。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弱势男孩下手比原先狠了一些,而另两个男孩受到重击,复仇的心态也更重了,游戏的刺激程度不断上升。

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第四个男孩的加入。

一般情况下,第四个男孩的选择不会像第三个男孩那么随机。他是来玩的,是来跟他们一起开心的,不是来自讨没趣、承受失败的。因此,经过短暂的审时度势,男孩很自然地加入了明显取得上风的阵营。

就像在面积广大的平原上凭空形成的一场龙卷风,就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局势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一个男孩处于绝对弱势,疲于应付,痛苦不堪;而对方阵营丝毫不见收手的迹象,有的男孩嘴里开始骂骂咧咧,细数对方的过错为攻击寻找理由,最初的游戏行为变成了惩戒甚至是处刑。

此时,标准的霸凌已经形成。绝对强势一方的三个男孩愈战愈勇,锐不可当,爽到飞起。我想,他们的内心也许会飘过一丝恐惧、歉疚、懈怠,但因为“羊群效应”,无法摆脱与“战友”并肩“战斗”的这种状态,而选择逃避进一步思考,享受“胜利”带来的短暂快感。

东野圭吾在小说《恶意》中说:在霸凌的场景中,一个人要么是受害者,要么是加害者,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而且这种关系会影响成年后的人生。

因此,霸凌者的爽感是假象,它的本质也是痛苦。

此时,在一旁不作为的我,也不能独善其身。虽然我与这四个男孩素不相识,不具备特定的责任和义务关系,但是孟子所说的“本心”仍然驱策着我,让我走入“暴风眼”中,去制止这场可能导致严重危害的“游戏”。

在我的大声呵斥中,四个男孩都停手了,身心都表现出一种解脱。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对弱势男孩的呵斥特别严厉。我问道:“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

东野圭吾在他的另一部小说《彷徨之刃》中,提到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它指的是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认同、强者崇拜和极端服从。

在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教师李艳的一篇教育叙事案例文章中,作者发现一个学生“居然会用‘挨揍’的形式去换取一段他心中的‘友谊’”,这种心理模式与这种心理疾病高度相似。

在该案例中,李艳通过一句“你虽然害怕挨打,但是更害怕没有朋友,对吗?”点醒了梦中人。

回到当年的情景,那个男孩始终没有回答出我的奇怪问题。也许我是太紧张了,这时才发现身边还有其他旁观的人。

“你为什么不跑呀?”一个小女孩听懂了我的问题,大声对那个男孩喊道。

今天,仍有不少50后、60后的前辈叹惋:现在的男孩都不会打架了,下一代要失去“狼性”了,云云。我个人极度讨厌这种论调。

每年的消防救援、禁毒打击行动中牺牲的90后、00后年轻人,还有2020年5月在与越线外军的冲突中牺牲的四位青年烈士,他们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民族的未来还有没有血性?

无论是铁血、柔情,还是理性,它们都应该有一个至当的位置发挥作用。校园霸凌的本质就是一种角色的错乱,用暴力取代温情来维系人的关系,它的终止需要成年人的介入和引导。否则,如放任不管,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值一定会不断增加,直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而能够造成熵减的宝贵因素是人。因此,需要广大教师认识其存在、追索其机制、发现其端倪、找准其时机,及时地将它掐灭在萌芽状态。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