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29日 星期

承太炎 以立人

太炎小学组织学生参观章太炎故居纪念馆
太炎小学校训

□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校长 夏晓菲

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有着近120年的连续建校史。学校创建于1905年,名为“余杭县高等小学堂”,校址定于原余杭镇南门头曹庙。1929年,学校迁址建于原余杭镇太炎路。

学校曾在1936年、1949年、1999年、2011年4次易名“太炎中心小学”,以此纪念乡贤章太炎,激励后人。1999年,余杭镇第一小学(现余杭区太炎小学)迁回目前的校址。太炎小学现有在职教师96人,超过50%的为区级及以上名优教师;有38个教学班,在校生1686人。

根据史料记载,章太炎在16岁那年,从仓前到10余里外的县城孔庙参加童子试,写了一篇《论大清帝国之灿烂》。据考证,章太炎考试的地方是大成殿后面的明伦堂,也就是目前太炎小学的校园内。这也是有史可查的章太炎与太炎小学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

建校至今,太炎小学培养了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早期本校高等小学堂毕业的蔡堡、陈邦达等曾留学国外,回国后在知名高校任教。学校办学百廿年,为各条战线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章太炎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他一生忧国忧民,并致力于民主革命。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先行者,更是一面挽救民族于危难的精神旗帜。学校以“太炎”命名,当自觉敬太炎、学太炎、成太炎。为此,学校将其人其事其精神凝练成“承太炎,以立人”的办学理念、“崇德、尚志、博学、砺行”的校训、“成己成人”的校风、“修己达人”的教风和“自立立人”的学风,并以此为立德树人之养分,为学生立德、立康、立学、立美、立行,助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在日本、北京、苏州等多地讲学,引领了中国近代的文化变革。他弟子众多,知名的有鲁迅、周作人、黄侃、朱希祖、钱玄同等,皆为近代大师。他倡导国学,是基于对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对青年道德情操提升的重视。他指导学生治学,主张独立思考,反对人云亦云,强调实事求是,体现了他“慎于治学,厚以为人”的教育理念。太炎小学秉承先生理念,提出“崇德、尚志、博学、砺行”之校训,即是对太炎精神的传承,传递崇德尚志、风清气正的社会正能量。同时,寓意太炎学子读书学习必须广泛地涉猎吸收,打牢基础,方可循序渐进。

依托章太炎的生平事迹、治学精神和国学研究成果,学校推进了一系列独具一格的育人环境建设。比如,章太炎在小篆与行书领域颇有建树,我们就从他的文章中辑出小篆和行书应用到学校正大门的校名上。我们将行政楼命名为“太炎楼”,还建设了太炎书院、太炎书画长廊、太炎书吧、太炎乐坊、太炎美术馆、太炎科创院、太炎音乐坊等专用教室,致力于让校园的每一处布局都彰显出太炎元素,让每天进出校门的每位师生都带着对先生的崇敬,开启一天的学习与生活。

学校以传承和发扬太炎精神为内驱,开设了书法、诗歌诵读、中草药劳动等校本课程。其中,学校特别重视诗歌诵读课程的教与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诗歌学习资源,让他们在欣赏和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自2010年3月起,学校就开展了古诗词考级争章活动,同年9月开设“太炎诗教课”,拉开了学诗词、诵诗词、创作诗词的序幕。之后,学校又组织开展了古诗词教学研讨、古诗词诵读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太炎诗教课”也成为学校的一门特色和窗口课程。2012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诗歌教学先进单位。

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章太炎故居纪念馆、章太炎纪念馆。而这两家场馆,也为我们学习、研究太炎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与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杭州名人纪念馆、余杭图书馆等单位开展校馆合作,将丰富的校外资源,如“章太炎与鲁迅展”等搬到校园里,让师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沉浸式学习。学校还依托校址系旧时县学及明伦堂所在地,新建明伦亭、连廊和新亭,与太炎百草园相连,给学生提供一个集欣赏、休憩和实践劳动于一体的德育基地。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化,把讲太炎故事、传太炎精神作为每一位师生的精神追求与行为准则。

千年古镇,百年太炎。太炎精神就是一座文化宝库,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弘扬中不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