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12日 星期

对专业更新,少一些误读


新闻回顾 近日,关于“清华大学停止土木工程等专业招生”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关注。当晚清华大学回应:清华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部分招生专业名称发生变化,原来的土木、水利以及工程管理等单一专业已合并使用“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的大类专业名称,不再单独招生。同时指出,网传消息为误解,一切都只是教育改革中的正常专业更新而已。

冷静看待专业“冷热交替”

□付 彪

清华大学并非停止土木工程等专业招生,而是合并到相关大类专业招生。尽管网传消息为误解,这只是正常专业更新,但也表明了曾经炙手可热的土木工程专业,现阶段正渐渐遇冷。不只是土木工程专业,像十几年前高校纷纷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以及金融学、会计学、新闻学等“香饽饽”专业,如今都热度退潮,势能骤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被摆上高校招生目录。

就专业本身而言,并没有绝对的冷热之分。所谓的冷热专业,大抵是某些专业就业相对较好、薪酬较高、工作环境较优,而某些专业可能就业比较难。尽管某些专业的冷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但专业的建设和行业的发展同样具有周期性。哪些专业能成为热门,要看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产业结构状况。换言之,当下竞相追逐的专业,随着时间推移与人才饱和,可能会成为冷门专业。

在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当下,专业“冷热交替”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考古学一度被视为“天坑”专业,现在逐渐“由冷变热”。但是,如果各高校一窝蜂地开设所谓“热门专业”,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再加上自身实力不济、办学缺乏特色,专业再热门也会成冷门。

因此,应冷静看待专业“冷热交替”现象。高校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调整专业,跟风开设热门专业,随意撤销冷门专业。只要国家和社会需要某个专业,这个专业就有继续办下去的必要。开设热门专业也须审慎而为,根据自身教学与科研实力,合理控制招生规模,不断提升专业内涵,突出专业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当然,职业院校则要紧跟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学生选择热门专业,也需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应当看到,一些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从课程设置到师资力量,再到对接社会需求,都还有不少门槛需要跨越。随着行业趋势、社会需求等变化,很容易出现“冷热交替”。只要坚守本心、择己所爱,愿意为之付出不懈努力,任何专业都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转型升级,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

□丁慎毅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高校的专业同样如此。

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一方面,一些高校专业在转型升级,比如,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的同济大学,在2017年首获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备案。这一专业将人工智能与建造要求深度融合,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

事实上,建筑业正在提升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发展新路。我国已有24个城市被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主攻方向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无疑适合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仍然反应迟钝,土木工程专业仍是老把式,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培养模式单一,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些高校的传统土木工程专业亟待转型升级。因此,相关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条主线,加强协同育人机制,联合行业组织、企业等共同参与包括招生、培养、就业在内的学科专业整体规划设计,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更具竞争力。

别让行业风口搅乱 专业布局

□李 平

对于几年前选择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谁又能想到,这个大热了多年的专业竟然遇冷。

所谓“当初期待有多高,现在失望有多大”,当行业红利褪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处在就业阵痛期,理想当中高薪行业的滤镜没了、光环碎了,于是土木工程的“苦”与“累”就会被人们无限放大,却忽略了类似地产业黄金10年的那种时代红利并非常态。

尽管土木工程专业热度不再,但大可不必一味“劝退”该专业。土木工程的就业领域非常广泛,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也很大。我们所住的房子、乘坐的交通轨道,目之所及的道路、桥梁等,无不与土木工程紧密相连。可以说,任何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心血和智慧。随着技术进步,传统土木工程正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该专业学子带来了新的职业机会和发展路径。

从曾经的招生大热门到如今成为所谓的“天坑”专业,折射出一些高校专业设置随意跟风之弊。一般而言,某个行业的火爆催生相关专业招生热潮,多所高校纷纷跟风设置相关专业,以至于专业热度过高,招生数量过大,而随着行业需求紧缩,造成供需失衡,毕业生自然面临就业遇冷的窘境。

近年来,不少专业都经历过冷热变迁。重复冗余的专业设置,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就业市场的竞争过于激烈。去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

面对市场变化及行业风口,高校在专业设置及专业建设上理应保持定力,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兼顾自身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培养条件等因素,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一哄而上,不被一时的利益所左右,坚守初心、凝练特色、精耕细作、调整有度,始终聚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