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3月8日 星期

农村小微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支持系统构建
——以桐庐县农村小微学校为例

●符合小微学校发展的支持系统,可以促进教师成长,保障学校发展。

□桐庐县教育局 陈 溧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近年来,桐庐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顶层设计、保障教师待遇、完善培训制度,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得到不断提升,但也存在城乡师资不均衡等情况,尤其是农村小微学校,由于办学规模萎缩、师资外流、培养力度不够等原因,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瓶颈,影响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笔者以桐庐县农村小微学校为例,探索加强小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做法。

一、农村小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一)团队能力偏弱,急需抱团成长

桐庐县共有小微学校5所,含31个教学班(各校每年级基本为一个班)、662名学生、77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7岁,高学历(本科以上)比例76%,县级骨干教师12名,总体存在年龄老化、高学历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偏少等情况,师资力量整体较弱,急需借助学校的支持系统让教师抱团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成长动力不足,急需激发成长活力

2022年12月,桐庐县对近两年小微学校教师参加县级业务比赛(评比)的情况作了统计及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教科研、技能比赛、优质课及教坛新秀评比等活动的参与人数及获奖情况。结果显示,2021年小微学校参与人数44人次,获奖12人次;2022年小微学校参与46人次,获奖15人次,教师总体参与度不高,科研和教学能力也偏弱。而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知80%的教师希望个人的科研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但受学校规模、教师体量等因素影响,学校的教科研整体氛围不浓,教师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比较迷茫,专业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只有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专业成长活力,才能变输血为造血。

(三)发展存在“瓶颈”,急需构建支持系统

小规模学校教师总量少,同学科教师之间缺乏竞争和互助,部分学科缺乏引领型教师。一些县域层面的大型教研活动很难落到小规模学校开展,教师的教学视阈得不到全方位拓展。同时,教师职业晋升渠道和机会也较少,各类培养培训主要集中在业绩相对突出的个别教师身上。此外,小微学校教师的岗位设置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严重影响教师外出培训的积极性,无形中堵塞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通道。因此,急需构建一套能解决工学矛盾、提供培训机会、有助于教师突破成长瓶颈的支持系统,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二、指向农村小微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支持系统的价值

(一)支持系统为教师个体的成长奠定基础

农村小微学校是当下教育资源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学校布局形式,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这类学校应充分借助各种资源为教师提供发展支持系统,打通各种通道,促进教师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最终实现职业价值最大化、最优化。

(二)支持系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保障

农村小微学校的发展必定会有它的特殊性。学校的日常管理与运行、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一系列情况与大规模学校相比不尽相同。打造一套符合农村小微学校发展的支持系统,能在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全方位保障学校的发展。

(三)支持系统为教育共富打通最后的壁垒

作为最基层的教学机构,农村小微学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全省教育共富的成效。若能为这些处于“末梢神经”的小微学校教师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支持系统,形成“师—生—校”正向螺旋式发展模式,那么教育共富的最后一公里壁垒就不攻自破了。

三、构建农村小微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三大支持系统

(一)打造激发动力式的支持系统

学校从整体层面统筹规划,精心打造基于发展目标的动力支持系统,通过师德修炼激活教师内驱力、催发教师职业使命感,引导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

1.师资有保障

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在师资保障、培养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城乡统一标准,并尽量向农村小微学校倾斜。落实城乡学校教师编制核定统一标准,充分考虑农村小微学校自然小班的实际,以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师资总量;充分考虑学科结构,重点是配足体艺类专职教师;持续开展全学段“县管校聘”背景下的适岗竞聘工作,促进“人适其岗”“人尽其才”,不断优化农村小微学校师资结构。

2.福利有倾斜

实施年度综合考评奖按绩效差异发放,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和教学质量为主要依据,实现校际、校内“二次分配,一万差距”,激发各类学校教师工作活力;出台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长效联动机制,按规定发放农村教师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募集县乡两级教育基金,修订完善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突出对优秀农村小微学校教师的奖励;实施农村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倾斜制度,拓宽农村小微学校教师专业成长通道,鼓励更多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小微学校。

3.培养有梯度

在新教师、新锐教师等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将农村小微学校教师同等纳入“名师发展工程”“青年教师成长联盟工程”“君山名师”等分层培育体系,为他们参加教坛新秀、优质课比赛、教学能手大赛等业务比赛拓宽路径。

4.荣誉有指望

在评优评先、典型选树上,向勤奋踏实、师德高尚的农村一线教师倾斜,让精神之光照亮农村教师。

(二)推出提升研究力的支持系统

学校应立足小微实际,以校为本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

1.组织“我是首席”师德培训

通过主题学习、榜样引领、师德讨论、晾晒承诺等方式,引导教师在严守职业道德底线的基础上,以“四有”教师为目标,担当作为,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2.开展“三全式”课堂教学研修

农村小微学校的绝大多数班级学生数都非常少,任课教师不宜采用常规的大班教学方式。学校可以推进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同时制定新课堂评价标准,根据小微学校缺乏同伴互助的实际,立足新课堂教学流程,创新开展全员上课、全员听课、全员评课的“三全式”跨学科研修,促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

3.开展基于文化特质的课程研究

指导小微学校组建若干个课程研究小组,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社团活动、研学旅行等项目研究,在为学生搭建舞台的同时,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能力不断提升。

(三)实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借助学共体、名师工作室等资源,扩大校际合作,借智借势,是提升农村小微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1.开展校际合作

农村小微学校可与市、县优质名校常态化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空中课堂”教学,让教师领略名师的教学理念,主动校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县内同类学校组建“同质”研训联盟,让教师进行研讨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2.加强名师引领

农村小微学校可以借助教共体牵头学校的名师资源,引入名师工作室,另选派部分教师加入校外的其他名师工作室,让学校的中青年教师都参与学习和研究,以此解决学校引领型教师缺乏的困难。

3.推进跟岗学习

农村小微学校可以分层分类组织教师到县城优质学校跟岗学习,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安排不同的跟岗学习时间和主题。新教师一般到教共体学校跟岗学习一个月,有潜力的年轻骨干教师采用挂职交流一年的形式,其他教师则不定期前往教共体学校参加某方面对应的跟训,为期一周左右。

四、主要成效

教师的认同感不断提升,自觉把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申报课题、编写课程资料、撰写研究成果的数量明显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悄然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学为中心”的课堂正在形成。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