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思政课程从学生生活出发,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激发情感认同。
□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莫 岚
岚
构建开放式思政课程旨在以大中小学生为中心,依托越地本土资源优势,从立德树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以“开发本土课程,创新思政模式,培养时代新人”为思政育人理念,挖掘越地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等,构成协同、立体、有机融合的思政课程体系,最终形成“越土特质+红色传承+时代责任”的思政育人特色。
学校“越乡娃”思政课程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更新,以开放式思政课程的实践开发探索为路径,达成培育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时代责任”的优秀少年的目标。
一、“越乡娃”开放式思政课程路径驱动
学校基于绍兴市越城区特有的本土资源,梳理开放式的思政课程内容,改变传统思政课程模式,系统提升学校开放式思政教育的创新价值。学生通过丰富、真实的本土文化体验,把学习教育成效内化为理想信念和品德修为,转化为学习动力和爱国行动。
(一)培植“红色根脉”,访越地红馆
越城区周边有后堡抗日根据地、伟丰红色藏品馆、清廉馆、博物馆、名人纪念馆等资源。我们将这些丰富的资源有效融入到思政课程中,由此打造出“寻根”“培根”“生根”“立根”课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行走”的过程中达成一个个学习目标,最终走出一条由寻根到铸魂的清晰路径。
(二)理解“绿色共富”,研越乡农村
“绿色共富”理念主要源自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和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代表的绿色发展观。如何让学生理解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感悟国家的根本指针,厚植家国情怀。在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第九讲“共同富裕”的话题时,我们携手绍兴文理学院,以研学为载体,开展“当云松‘绿’遇上思政‘红’”为主题的思政课程学习。学生们通过研绿色农业、访绿色党建、寻绿色文旅、探绿色宜居、享绿色生活等活动,寻找云松发展的秘密。
(三)培养“蓝色创新”,秀越韵文化
在开放式思政课程中,跨学科进行整合式教育,将思政与文学创作、创新教育、美学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学生设计家乡十大红色风景明信片时,会在前期的课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风景、人物进行梳理与归纳,通过项目式学习了解各大红色基地、乡土风景中的红色元素后,进行提炼、创作、展示。
(四)成就“金色童年”,探越城基地
我们格外强调学生对思政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人防工程、消防支队、福利院、农科院、百草园等本土资源,注重活动化、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设计,结合时事热点,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实现思政育人。绍兴有6.4万平方米早期人防工程,以地道的形式散布在整个城区,其中一个入口就在校园里。在国防教育主题的思政课上,师生们在塔山文化广场防空洞工作人员带领下,从学校防空洞入口出发,与地下防空设施进行了零接触,了解绍兴人防工程建设的历史。
二、“越乡娃”开放式思政课程特色彰显
学校开发并利用本土化的思政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开放式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思政课程全方位立体呈现,让思政育人更具味道。
(一)与跨学科课程融合,提取思政育人的“鲜味”
国家课程中所包含的各学科类课程虽在目标、体系、评价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指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程作为源头活水,要打破单一学科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各学科课程的“田地里”,才能起到“植根润苗”的育人效果,从而体现思政课程的开放式。对于小学课堂而言,在课程的设计上要将知识与生活打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本土资源融入到跨学科思政中,提取思政教育的“鲜味”。
(二)与主题德育整合,品味思政教育的“韵味”
思政课要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因此,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优势,融入学校主题德育活动,才能让思政教育不再单一与空洞,而是更有其独特韵味。我们要结合时事热点,挖掘红色元素,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实现思政育人。
(三)与家庭教育结合,体现思政教育的“甜味”
将思政课程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格局,树立开放式大教育理念,创新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方式,借智、借势、借力,构建了“共谋、共建、共育、共升”的“育立方”家校新型关系,使思政教育观念深入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最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辐射,让思政教育更显温暖与幸福。目前,学校拥有一个近千人的家长志愿者人才库,各具特长的家长集结在一起,带着特长走进课堂,分享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