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3月1日 星期

英才计划:让“大先生”培养“好苗子”


□本报记者 言 宏

“我一直记得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时,浙江大学教授方明虎向我介绍实验仪器和讲述超导物理百年发展史的样子。当时我就感叹,能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的事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啊!从此我对超导产生了兴趣。”2016届浙江省英才计划学员、浙大在读博士周霆宇,讲述着英才计划导师带他筑梦又逐梦的故事。

2月21日,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扩面提质工作交流研讨活动在杭州举行。周霆宇的故事引起了参会者的共鸣。

截至2023年,全国已有25个省市、58所高校参与此项计划。今年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扩面提质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国科温州研究院7家单位的83名导师参与计划,学科范围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工程技术等领域,省内共有11个设区市的78个县(市、区)的141所普通高中、千余名高中生参与浙江省英才计划遴选。

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提前了解大学的样子是英才计划实施的初衷。我们的目标是为青少年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作为第一批中学生英才计划化学组导师,浙大化学系求是特聘教授李浩然说。

张小宇是英才计划数学学科学员。一年级时,他观看了《维度:数学漫步》这部数学动画,直观地了解到前沿的数学分支,被深深吸引。“三年级时,我就写下将来要成为一名数学家的人生理想。”张小宇认为,英才计划是他人生中科研的启蒙,使他真正接触到了科研世界。

英才计划生物学科学员李依庭,高中就读于杭州第二中学,在英才计划期间师从浙大教授杨万喜,进行无脊椎动物的生殖生物学研究。“英才计划的经历能让我受用一生,在这一年中我不仅学习了撰写学术论文的基础技能,而且还明白了进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实事求是、不畏困难、坚持不懈。”

杭州高级中学是中学生英才计划全国优秀中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杭州高级中学的传统,校长唐新红说,中学生英才计划给热爱科学的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走进大学实验室,接触最前沿的科学,播下科学的种子。

“培养拔尖人才,兴趣是最重要的。”浙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学生英才计划数学组导师卢兴江说。他认为,应该让高中生早一点学会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看到真科研,产生真兴趣。浙大化学系教授、有机与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英才计划导师陆展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英才计划可以帮助高中生提前感受大学生活,更好地设定未来的目标。”

省科学技术协会会同省教育厅成立的中学生英才计划浙江省管理办公室,对参与项目的浙江学生进行了梳理和追踪。截至目前,全省共计11批次437名高中生参与计划,其中14%进入世界知名大学,3%进入世界排名前20的顶尖高校,这些学生本科阶段多选择在英才计划培养的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成为我国科研后备力量。

把人才引向科研的道路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有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意义。高校“大先生”如何培育好中学的“好苗子”?

“英才计划让我实现了自我突破,对我的人生影响深远。”英才计划化学学科学员陈逸晗说。2019年10月,陈逸晗参加了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与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泰勒一起讨论了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中的应用,这次经历也是她大学选择计算机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年11月,陈逸晗参加了英才计划全国化学论坛,并在论坛上进行了全英文脱稿答辩。这对于当时还是高二学生的她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但在答辩准备过程中,陈逸晗用科学的思维,专注于探索研究的创新点。最终她成功完成答辩,并获评全国英才计划优秀学员称号。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浙江省英才计划逐步探索出大学和中学联合发现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在基础研究领域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

从2013年至今,浙大累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麻生明、吴朝晖、林海青以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35位高水平教授担任导师。浙大首先做好前置培养,完善相关的线上线下资源,在选拔前供有意愿参与英才计划的学生了解并学习,提前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科研基本技能,从而提高英才计划学生选拔和培养质量。浙大对接5所中学,做好潜质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是基础学科综合考察,面试分学科进行,重点考察学生学科兴趣、知识储备、对自己将来学习的规划、能参与计划的时间安排等。

“英才计划遴选了对科研有兴趣又有潜力的学生,我们有系列的培养方案,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培养方法。”浙大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英才计划导师路欣说。浙大开放所有有关实验室,让加入英才计划的学生随意开展实验,还让他们参与浙大的诺贝尔奖解读报告会等活动,学习创新创造的思维和方法,学习优秀科学家的精神和品质。浙大还开展假期特训,集中开展大学先修课程、学科前沿报告、朋辈交流、微课题研究等。拓展优秀高中生的学科基础知识,让他们聆听院士专家报告、参加工坊活动、进行云上虚拟仿真实验等。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交流活动,如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不少学生获奖。

除了这些,每个学院还因材施教,各有侧重。物理学科的培养模式是让学生了解前沿,对物理感兴趣并参与课题,鼓励学生自行开展研究。生物学科培养模式是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探究式学习,如布置基础知识阅读任务,使学生熟练掌握文献检索与阅读方法,并可以规范地完成读书报告的写作;完成大学预修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大师报告会、论坛、交流会等学术活动。数学学科的导师则提出“一听、二学、三问、四读、五思、六做、七享、八附”的培养模式,包括听取院士、专家学术报告和科普讲座,选取一个专题做相关研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者相关文稿等。

人才培养需要大中学合作

英才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高中的配合。

杭州学军中学从2013年开始成为英才计划试点中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总负责人的拔尖创新中心和学术委员会,主管英才计划人才的培养。四大校区三个年级都有一套完备的校内导师队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划与培养。在英才计划正式选拔前对有意愿参加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组织集中授课、专题报告、实验技能培训、科研实践等,为参与正式培养做好准备。

采访中,不少学校校长也谈到英才计划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前置培养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然而,在杭州外国语学校,如果学员需要参加英才计划组织的活动,哪怕占用期中或期末考试时间,学校一律准假。校长王华琪认为,英才计划作为国家战略的高水平培养项目,应尽可能去功利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志趣。

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认为,英才计划不能与升学挂钩,一挂钩就会变味。要做好英才计划这项工作,关键是学生、家长、学校要克服升学功利倾向,真正把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素养放在第一位,通过实施英才计划让学生的兴趣成志趣、潜质成素质。瓯海中学校长高琼林也认为,英才计划的非功利才是大功利,功在国家,利在学生。“大学要和中学密切合作,注重衔接,优化课程,利用好中学教师的力量。科协要加强品牌建设,做好和教育系统的融合等工作。”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