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月26日 星期
德清县千秋幼儿园:
片片竹篾巧翻折 编成山娃“薪火梦”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童抒雯

竹编帽笠、竹编小船、竹编筛子,甚至还有竹篾编织的“时装”……当记者走进德清县千秋幼儿园市心府园区的美工室时,宛如置身于一座竹编博物馆,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令人赏心悦目。出乎意料的是,这些竹编制品大多都出自这里的幼儿和教师之手。

“先是压一压,再是挑一挑”,口中念着口诀,操作台上的“小篾匠”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艺术创作”。只见细细长长的竹篾在幼儿的手中一压一挑,经纬交错、点线成面。不一会儿,一艘艘竹编小舟像是变戏法似的跃然呈现。

千秋幼儿园市心府园区地处翠竹丛生的莫干山脚,对于这里的幼儿来说,漫山遍野的竹林就是他们的童年记忆,每到岁末,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添置竹编的手工艺品。“我爷爷就是在山里砍竹子的。”“我家里有爷爷编的竹筐。”……幼儿们说起竹编,像是谈论自己的“老朋友”。在园长钱晓娴眼中,这样的耳濡目染不仅让竹编有了更自然的情感土壤,也能加深幼儿与家乡之间的情感链接,更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守护。

竹编,素有“指尖上的芭蕾”之称,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把竹编融入课程中,钱晓娴邀请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传承人马引娣送课进幼儿园,不仅向幼儿讲述竹编故事、讲解竹编技艺,还手把手教幼儿制作竹编艺术品。钱晓娴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是保持非遗课程持续性的关键。为此,非遗传承人除送课外,还参与了园内的教研活动。

竹编工艺复杂,尤其需要细心和坚持,“竹篾编织的过程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有要求”。钱晓娴介绍,为了让所有幼儿都参与到竹编活动中,该园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分学段设置活动,小班幼儿以了解竹编文化、欣赏竹编作品为主,到了中大班,幼儿则可以拿起竹篾一试身手了。

据了解,竹编项目活动是该园在“民俗润心、薪火相传”园本特色课程上的一次生动实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民俗魅力,每年5月,该园都会举办“薪火节”,通过开展扎染、竹编、植物拓印等活动,让幼儿浸润式学习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的传承从来都是鲜活且具有温度的,非遗技艺之所以能代代相传薪火不绝,是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钱晓娴认为,非遗活动不仅生动有趣,更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山里娃的家乡情,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