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吴梦柔
当理论学习变为艺术熏陶,当绚烂舞台变为思政讲台,当巡演大巴变为流动课堂,当理想信念教育融进歌剧表演……13天6场歌剧表演,辗转福建、江西、湖南3省6所高校。近日,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将歌剧《五星红旗》上成了一堂流动的艺术思政课。
作为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学生版扮演者,温大音乐学院2023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韩昊宇已经在排练和演出中,一次又一次感受了曾联松的人生和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像曾联松一样的普通热血青年,可以通过‘笔杆子’为新中国作贡献,我们音乐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技能讲述更多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其中的精神内核,我们也可以努力发光发热。”韩昊宇说,排练的每一刻都是极其难得的实践课堂,而演出时观众的热情回应则让他充满了信心,因为如何揣摩曾联松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是最难的。
这堂生动的思政课之“起”,从创排巡演版歌剧《五星红旗》的脚本时就开始了。要在曾联松先生参加革命工作和人生经历中选择哪些精彩片段;用怎样的音乐和舞蹈动作来展现故事背后温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书写的壮丽篇章等,无不体现了温大音乐学院教师们的匠心与巧思。
通过师生同演一台戏,为学生搭建艺术思政“大课堂”,使艺术教育既能发挥显性的智育、美育作用,又能以隐性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实现德育的目的,这是这堂特殊思政课的意义所在。课堂之“承”也在日复一日的排演打磨中,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舞台表演经验共同得到了提升。
“我从零歌剧表演经验起步,一遍又一遍练习唱段。在祝海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得以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技艺得到了提升,表演也更加自然流畅。”饰演学生版项佩瑜的,是音乐学院2022级研究生林方圆,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歌剧表演,但她认为师生合演歌剧中密切的师生互动是加速她成长的催化剂。祝海燕不仅指导林方圆表演,她自己也是教师版项佩瑜的扮演者,师生二人为了将故事表演得动人、人物塑造得生动,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中努力修正提高。
正式演出开始了。舞台上,“麦西先生”牺牲前把代表着忠诚不渝的五角星交给了曾联松,希望他“绘一幅画,画里有光芒,有希望,有梦想,那是一个安宁的社会……”后来,曾联松将这颗“心中的启明星”绘在了国旗设计稿中,五星红旗由此诞生。舞台下,观众们被带入歌剧的情境中,和剧中人同喜同悲,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在歌剧编剧、音乐创作及舞台呈现上都结合得很好,演员对角色的塑造也很到位。”闽江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声乐教授陈俊玲说。
演出结束后,创演团队举办了多场观演交流会,通过互动交流让现场观众深刻体验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台上与台下的交融、艺术与课堂的交融。井冈山大学学生张湃感慨地说,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使观众深入了解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吾辈新时代青年当游目骋怀,心有鸿鹄之志,扶摇直上,挥斥方遒,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奔赴祖国的星河长明”。艺术的星火还点亮了来自中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学生。他们激动地表示,通过演出感受到了红色激情与信仰力量,激发了自身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的兴趣。
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庄兴忠表示,歌剧《五星红旗》巡演是一堂流动的艺术思政课,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经由师生合演歌剧、台上台下互动,让现场的每个人都成为“剧中人”,共同感受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深刻体会设计五星红旗的动人事迹,在浸润式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启智润心,增强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