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月12日 星期
校企地共享 有组织科研
嘉兴大学“博士军团”的深耕与突围

杨德山(中)在企业开展生产调研指导
嘉兴大学清洁能源产业学院师生到企业交流

□本报记者 舒玲玲

临近年关,经由杨俊之手审核的科技类企业及机构的材料越发多了起来,但他还是忙里抽闲,到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了解到企业在研发AI草莓种植系统时遇到了技术瓶颈,杨俊回来找资料、想办法,同时依托嘉兴大学,找到有相关经验的副教授朱长俊,共同为企业出谋划策。

杨俊是嘉兴大学教师,去年9月通过该校与平湖市“智汇平湖·嘉人驻企”的合作项目,被派往平湖市科技局挂职。和他一样入企服务的教师还有很多。2021年起,该校以“博士共享”为抓手,鼓励博士教师在新技术领域、科技前沿与企业加强协同攻关,变高校人才“蓄水池”为企业发展“助推器”。

把面拓宽,打造一支“博士军团”

在嘉兴生猪和水产养殖区,农民会利用水稻秸秆生产生物腐植酸用作饲料添加剂。但秸秆处理不仅效率低,而且极易因焚烧带来污染。李加友教授团队在利用秸秆生成育秧板的基础上,将其升级转换为颗粒性的育秧机制和土壤的理化性能,成为能够和现有育秧机完全匹配的一种带土育秧基质。如今,李加友教授团队和企业合作进一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研究,在高性能秸秆降解菌的选育、秸秆快速腐解和高腐植酸产品生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企业带来新增产值超3000万元。

近1200名专任教师中有750余名博士教师,这是嘉兴大学丰厚宝贵的资源,也是办好地方应用型大学最大的底气。为了让高校的智力资源与研究成果破墙而出,真正渗透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毛细血管,自2021年起,该校发起“博士服务地方专项行动”,以每年7月至次年6月为一个周期,组织博士教师通过企事业单位挂职、进博士后工作站、与企业联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开展实质性社会调研并取得成果等方式,深耕地方、服务企业。

“博士军团”走出去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提供政策咨询、开设科技文化讲座、参与各类认证评审、开展横向技术服务,把论文写在嘉禾大地上。叶宝林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点智能”交通信号智能感应控制系统研发,相关成果已经应用于嘉兴昌盛南路与广穹路、昌盛南路与华严路等交叉路口;尚涛与企业联合开发铸件打磨机器人,实现了铸件高可靠、低成本和高柔性智能化打磨,每台机器人可代替6个人工、每年节约人工成本50万元;庞建军带领设计团队为智能家居企业解决难题,完成企业委托设计项目30余项,帮助企业完成申报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专利18项,相关产品销量5万余台、销售额3亿余元……

仅去年,学校就派出690余名博士教师,服务企事业单位810多家,完成服务项目任务近1200项,7人与企业联合获批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6人与企业联合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通过不可缺少的服务供给、不可替代的知识贡献,持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与贡献度。”该校党委书记卢新波说。

把根扎深,驻地服务“四方共赢”

越是深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细枝末节,越能彰显出博士教师输出智慧与技术的勃勃生机,也让地方政府看到了嘉兴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满足于单个项目作战的浅尝辄止,平湖市向学校抛出橄榄枝,于2021年10月启动“智汇平湖·嘉人驻企”合作,邀请博士教师进驻平湖。

浙江丞士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平湖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应急救援、特种作业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2019年才刚成立,企业当时多个项目正处于研发或技术攻坚的关键期。入驻平湖第2年,市科技局给他们派了位博士来帮忙。

这位博士就是嘉兴大学教师杨德山,同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平湖市科技局科技合作和人才科的挂职干部。得知企业想要研发一款爬楼机器人用于高层火灾救援,爬楼时如何保持机器人的结构稳定性是最大的技术难点,为此他承担了稳定控制的算法研究,帮助企业突破了技术难关。“爬楼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后来还被列为平湖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截至目前,嘉兴大学已先后派遣3批次共30余名博士教师到平湖市科技、经信、人社等局机关挂职锻炼,对接了一大批深度合作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要求博士教师带着科研任务去挂职,不只要做好手头的科研项目,更要善于从生产一线找项目、找课题。”该校人事处负责人介绍,校企地共同开展人才活动、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平台、联合申报省市重点项目等,探索出了“政府—当地企业—学校—青年教师”校地合作新模式。对于博士教师顶岗期间的表现,则将由平湖方面负责管理与考核,科研项目是其中最重要的考核依据。

在平湖工作的两年里,杨德山除了对接丞士公司,还参与了平湖领军人才项目中期评估,推进平湖海外高端人才集聚区建设,指导企业进行国家级、省级人才团队申报,对接毕业生实习就业等工作。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杨德山发现,平湖智创园聚集了大量智能制造型企业,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诉求,单靠他一人之力无法全部解决。于是在他的牵线下,2022年6月,学校携手平湖智创园、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推出首个“一园一博”服务工作站,由一个博士团队服务一个科创园区,并以此为基点辐射全市中小科创型企业。学校每个月都会定期组织博士团队到园区走访调研,问需于企业;平湖市科技局也专门建立了企业需求征集渠道,搜集各科创企业的服务需求。

正在积极寻求数字化转型的浙江卡迪夫电缆有限公司,一下子有了数百名博士作后盾的超豪华智囊团。围绕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杨德山为企业研发了一整套CAPP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管理、原料管理、工艺流程、审批管理的全流程线上办理。这个项目后来也被省科协认定为博士创新站。

如今,“一园一博”服务工作站模式还拓展到了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后续还将进一步延伸到嘉兴其他县(市、区)。

迭代升级,“博士共享”迈入2.0版本

博士教师走出去的阵仗轰轰烈烈,结出的校企地合作成果也极为丰硕。但在学校看来,这些还只是配合学科专业发展、科研项目应用所做的前期布局工作。特别是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当下,要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发展动能,除了量的积累更要追求质的突破。“我们要梳理出一批精干的博士团队,既能匹配企业的项目需要,又能匹配学科教学需要,真正把科研与教学并重落到实处。”校人事处负责人表示。

所以当学校决定和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未来技术学院时,就选派了4名博士教师全职进驻。该未来技术学院李以名教授介绍,他们4人分别专攻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交叉也有融合,同时嘉化能源也派了技术骨干驻点在这里,与博士团队同场办公,大大减少了沟通成本和信任成本。

在与企业人员的交流中,李以名得知嘉化能源手握大量氢能资源却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运用,而氢能源正是他的研究方向。因此,他和团队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对接了上下游企业,和嘉化能源一起确定了做氢能分布式发电站的项目,并为企业拟定了项目方案和研发计划。项目成功立项后,他们团队还参与了其中30千瓦的撬装式氢能分布式发电站的技术研发,方便企业后续复用、转化。此外,他们还主导或参与了企业的锂电池添加剂、反应热风险评估实验室等近10个科研项目。

该校博士教师们还将与浙江希卡姆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适用于聚硫酸酯规模化生产的新型反应,继而突破合成聚硫酸酯在聚合度控制、分离、提纯及副产物回收等方面的关键工艺技术。“以前是老师们出去找项目,现在逐渐变成项目来找我们。”人事处负责人表示,当“博士共享”升级到2.0版本,学校将搭建更大的平台把博士团队推介出去,让他们参与更前沿技术领域的项目。

很快,嘉兴大学将启动新一轮事业单位岗位聘任。以往教师们更多地会选择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或教学科研并重型,但今年该校将结合“博士共享”的机制与实践,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型岗位的聘任要求、拓宽优秀人才竞聘通道,让在服务地方和企业上有突出表现的教师,有更多机会崭露头角。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