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

重构学习场景:幼儿园整体育人样态的创新实践


□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总园长 胡 瑛

20多年来,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教科研团队基于儿童立场,从教育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出发,努力破解幼儿园保育教育内涵提质的重难点,提出了以“重构学习场景”为学教样态变革的育人思路,开辟了幼儿园由教到学、由学到玩、玩学教统整的新样态。

一、场景是底色

场景是学习自然发生的关键要因,也是一种超越环境的要素,是学习者、教养者、环境、资源、关系等要素的有机融合、动态互联。学习场景是幼儿学习发生的场域,包括物理场景、社会场景、心理场景,是时间、空间、资源、人员、关系等超越环境的要素有机融合,并在各要素的动态互联中实现幼儿主动、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场景学习就是在融通的学习空间中,选择多元学习内容,通过亲身体验、混龄互动、项目学习,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一种多样态组合的学教综合体。浙师大幼教集团壹颗幼儿园的场景历经“混龄生活场景、混龄活动场景、文化体验场景、生态交互场景”4个阶段,逐步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空间壁垒。从9个自然班的教室拓展为21个学习场景,构建了混龄生活、项目学习、场馆研学、角色模拟、运动游戏5大类和58个小类动态场景,让幼儿自由穿梭在不同的场景中,自主选择学习空间、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教师,激发幼儿游戏、玩耍,并在场景中生发幼儿学习动机、满足幼儿学习需要。

二、文化是内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浙师大幼教集团一直以来秉持“文化是内核”的教学理念,将多元文化的体验与传承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关键词。在专家引领下,壹颗幼儿园教师团队逐渐提炼出“卓越、关爱、开放”的园所文化,并把园所文化体现在课程、场景、教学理念中,培养学习者、领导者、服务者“三者合一”的育人目标逐渐清晰。为此,壹颗幼儿园通过多元文化的体验活动打开幼儿的世界之眼,通过宋韵、非遗、天工开物等传统文化的浸润学习点燃红色的中国之心。充分发挥混龄编班的社会性互动优势,以情感体验、文化品格作为线索联通全域学习,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革。幼儿在混龄主题教学、多元文化活动、全园联动社会性游戏中,透过各种真实的、模拟的、仿真的情境开展体验学习,并在文化晕染下让幼儿有机会跨越时间长河,与过去对话、与未来联结。

三、学习是旅程

团队借鉴学习U型理论,提出了“教学即定制旅程”的育人主张,我们认为学习就是基于场景的一场师幼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学习场景是在师幼共创共建中逐渐生成的,场景双向作用于学与教,发挥着资源流通、动机激活、兴趣维持、时空联结、展示记录的功能。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幼儿,动态组建不同的混龄学习小组,“学”因场景而主动、生动、有趣,“教”因学的内容、方式、效果的不同而不同,这是一段个性化的支持、动态化的旅程。幼儿通过“感知—选择—卷入—深化—创造”5个阶段的学习日渐成长,教师透过场景站在幼儿身后,在场景的支持下通过“激活—点燃—发现—建构—链接”5种方式来指导游戏和学习。

随着幼儿自发学习的持续深入,教师针对幼儿自然而然的学习特点展开有意识的个性化指导,让学习活动变成能够支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以提升幼儿学习素养,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助力。因此,场景是底色,文化是内核,场景学习是一场玩、学、教的统整的旅程。这趟旅程中,幼儿们自然交往、主动学习、幸福成长的美好样态完全能够被看到。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