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
跨越20余年,覆盖全省10个设区市,浙师大幼教集团构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
向山海间撒一把光化作漫天星

嵊泗县中心幼儿园教师夏燕杰(右一)在浙师大第一幼儿园跟岗实习
浙师大附属嘉善幼儿园幼儿展示“神奇的衣服”

□本报记者 刘丹丹

“这种随时随地开展的教研活动,我是第一次参加。”夏燕杰是嵊泗县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今年12月,她来到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幼教集团)跟岗学习。翔实的学习计划、浸润式的教研活动、倾囊相授的理念分享,夏燕杰不停记录,不断思考,收获满满。

类似的教师跟岗学习在幼教集团已是“家常便饭”。2011年起,随着集团化办园模式不断推进,凭借先进的办园理念、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和成熟的办园体系,幼教集团成为全省高品质幼儿园的标杆,陆续有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动找上门要求合作。“我们有什么?我们能给什么?达到什么效果?”这3个问题一直盘桓在幼教集团总园长胡瑛的脑海中,经过20余年的实践和探索,答案如日落后升起的第一颗星星,逐渐照亮整片夜空。

成为光:科研立园,创新实践

“我和你说,吃饭可是头等大事!”“有味道,就是很舒服。”“未来就是很远很远的以后。”……或许你很难相信,这些话语是3~6岁的幼儿对《天工开物》这部科技巨著的理解。

幼儿与《天工开物》之间如何建立链接?教师们围绕幼儿的兴趣点,在教学区域的每一层设置一个主题,分别为“吃喝有学问”“生活有味道”“未来无极限”,分别对应着为过去、当下和未来。在每一个主题下与幼儿共同讨论设置相关学习场景,比如命名为“开放小镇”的一楼有酒坊、米店、面店、蔬菜店等,6位教师各负责一个场景,幼儿根据兴趣选择场景进行学习。

走进幼教集团的壹颗幼儿园,仿佛置身一个艺术品陈列馆。与大部分幼儿园不同,这所幼儿园每一层的教室之间以及教室与走廊都是打通的,教师和幼儿也是融通的。幼儿根据场景选择教师和学习场地,每一层的3个班既像一个班又像很多班。在这里,从学习空间、幼儿年龄到管理模式是完全打破界限的,处处体现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

今年7月,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揭晓,壹颗幼儿园《重构学习场景:幼儿园整体育人样态的创新实践》获得二等奖。“针对重教轻学、玩学割裂、单一封闭的情况,从教育生态整体优化的角度重构学习场景,转变学教关系,形成了幼儿园全面、个性、主动发展的整体育人样态。”作为课题参与人之一,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学前教育教研员虞莉莉从教研的角度,介绍了这一成果的意义。

然而,这不是幼教集团的第一个国家级教科研成果。2018年,幼教集团第一幼儿园报送的《幼儿情感教育深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情感课程是幼教集团三大支撑课程之一,也是幼教集团最早开始探索和始终在实践的特色课程。

围绕“爱与尊重”这一核心,通过“以境育情、以友促情、以学导情、以评护情”四大情感教育路径,助推幼儿情绪状态、情感品质和情绪能力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从1999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托幼一体化办园的创新实践,拓展2~3岁婴幼儿保育教育,形成梯度入园、托幼衔接等研究成果。2019年,在学位紧缺的情况下,幼教集团拿出100个学位成立托班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调,构建“四回育养”托育课程,以回应性照护为特色,聚焦婴幼儿多感官体验,打造富有生活化、情境化、交互式的“类家庭”学习空间。

走在行政楼,一块牌子引起记者的注意:“驻园博士工作室”。幼教集团副总园长林黎佳介绍,这是幼教集团教科研成果的“秘密武器”之一。除了利用高校平台设立驻园博士工作室,在幼教集团教科研中心还有两名专职博士。与一般科研人员不同,这两名博士都有幼教工作的经验。从实践回归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林黎佳看来,这也正是学前教育做科研的独特之处。

追随光:园长外派,学员跟岗

今年是桂燕萍担任浙师大附属萧山世纪时代幼儿园园长的第3年,也是她在幼教集团工作的第20个年头。2020年,负责集团托班部工作的桂燕萍,成了一名合作园的外派园长,这是她第二次担任外派园长。“我愿意做一颗蒲公英,把集团的理念播撒到更远处。”桂燕萍笑着说。

在桂燕萍看来,萧山世纪时代幼儿园是幼教集团的“紧密型”合作园,这也是她最大的底气。从地理位置上看,地铁2号线半个小时的路程成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人员上看,幼教集团针对位置较近的合作园采用外派园长的方式,像桂燕萍一样的外派园长目前共有9位;从资源上看,作为胡瑛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基地园,该园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专家资源。

外派园长带着幼教集团“原汁原味”的教育理念在合作园扎根。早在2021年萧山世纪时代幼儿园正式开园前,桂燕萍就参与到幼儿园设计和建设工作,从硬件上为这所崭新的幼儿园把正方向。正式开园后,桂燕萍将重点放在环境创设和课程体系搭建上。这所幼儿园所处的位置是充满现代城市气息的钱江世纪城。“越是身处现代化的环境,越要守住文化根脉。”桂燕萍的思路清晰。她挖掘区域优势,将传统宋韵文化与迎接亚运会相结合,开展“宋伢迎亚运,潮起向未来”项目化学习,让幼儿了解、体验传统运动项目,对场景学习进行创新和延伸。

走进浙师大附属平湖稚川幼儿园,“把幼儿园还给孩子,把孩子还给他自己!”一行字格外醒目。2017年,平湖市教育局与浙师大签约合作办学,从此平湖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这块金字招牌,在园长冯叶看来,这块招牌背后的内容更加闪耀。

在幼教集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平湖稚川幼儿园逐渐积累课程研发能力,实现从“融艺术课程”“三融课程”再到“浸课程”三级跳跃,并将周边博物馆、城市展览馆、文化馆等文化资源纳入课程资源,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搭建场景,引导幼儿主动提问、自主探究。

冯叶认为,一所幼儿园理念转变的难点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养的提升,而幼教集团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幼教集团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13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3名正高级教师、3名浙江省特级教师、2名博士研究生、近20名硕士研究生……如何将优秀的教师资源辐射出去?“浸润式”跟岗学习是一条路子。

不同于一般的教师培训中学员以“旁观”为主,“浸润式”跟岗学习是让学员融入到幼教集团教师的每日教学和教研中,学员带着“问题”去观察,带着“作业”去参与,带着“方向”去研修,实现学、做、研、修一体化发展。“实用”“系统”“清晰”是许多学员在跟岗学习结束后共同的感受。

播撒光:校地合作,穿越山海

在壹颗幼儿园,教研活动可以发生在走廊上、户外活动区、食堂里甚至某位教师的家里。“只要发现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探讨。”壹颗幼儿园常务副园长郑晓洁说,如今教师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教研活动方式,他们还为此起了一个名字“漫天星式教研”。

在郑晓洁看来,合作园的教师来跟岗学习也是壹颗幼儿园的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秉承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壹颗幼儿园从外到内都是打开的。“把幼儿园还给孩子的同时,也要把教研主体还给教师。”郑晓洁认为这正是“漫天星”的含义。

“我们幼儿园就像一个抱着奶瓶奔跑的孩子。”浙师大附属嘉善幼儿园园长蒋佩芬形象地打了个比方。2019年,浙师大与嘉善县人民政府签约合作办学,刚刚开园不足一年的嘉善县泗洲幼儿园更名,从此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随后,幼儿园迎来了常驻专家浙师大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博士秦元东。从最初零散的生活课程到“一米园地”生活课程再到玩学结合、跨界创新的“科能”特色课程。蒋佩芬认为,得益于驻园专家的理论引领,他们在探索课程这条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这所坐落于新城区的幼儿园,不足一公里处便是“嘉善归谷智造小镇”。一个意外的快递包裹,开启了幼儿园向外链接之路。蒋佩芬带班时,拿出自己网购的车载香薰,瞬间引发幼儿的好奇:“没有电池,不插电,它怎么会转动呢?”问题引发探索,一趟太阳能工厂的研学之行为幼儿们打开了一道看世界的大门。

从此,机器人、无人机、未来城市等看似离幼儿很遥远的“高科技”一点点出现在幼儿园,生成一个个学习场景。“许多教师在幼教集团跟岗学习回来后,就着手把教室的区域空间打通,尝试搭建开放性的活动场景。”蒋佩芬对此感到欣喜。

针对合作园的实际需求,幼教集团为其“量身打造”合作方案。合作成果从一个园区扩展到所有园区,从一所园辐射到整个区域,幼教集团的教育理念如一束光穿越山海,覆盖全省10个设区市,合作共建24个园区。目前景宁、嵊泗已经实现教育共同体全域覆盖。

此外,2020年起,幼教集团响应教育援疆工作,选派教师前往阿克苏地区开展支教工作。浙江省教育厅胡瑛阿克苏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两次赴浙开展研修活动。沉浸式的现场观摩和各种互动交流活动,将浙江优质教学实践经验传递到万里之外。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