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12月11日,一段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中,在一学校的教室里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商量借一节课,带学生到操场上打雪仗。“走,打雪仗去!”体育教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这段视频经网络传播后,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借课的体育教师可以再多一些
□夏熊飞
体育教师“被生病”或体育课被挤占,此前在社会上早已见怪不怪。也正因如此,体育教师向班主任借课带学生去打雪仗,才引得学生欢呼雀跃,引来公众一片点赞之声。
作为体育教师,敢于在非体育课时段因时制宜带领学生去操场打雪仗,看似不务正业,其实这何尝不是一堂寓教于乐的体育课?这也说明组织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方式和时间可以更加多元化,而非仅仅局限于体育课时段的跑步、打球等传统项目。
感叹之余,呼唤这样的体育教师能再多一些。这一方面有赖于体育教师保持坚定立场,在其他科目教师想挤占体育课时旗帜鲜明予以拒绝。同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特殊情况、时间节点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比如趁着久违的下雪天带领学生去打打雪仗,或者在寒冬中的艳阳天带着学生去操场奔跑、沐浴暖阳等,如此别具一格的体育课,不仅能锻炼身体,更会让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
另一方面,勇于借课的体育教师的不断涌现,也离不开学校、家长及全社会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只有各方都意识到身体健康是比成绩更根本的东西,体育课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才不会对挤占体育课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体育教师的硬气,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坚守,但更取决于大环境。
要为借课带学生打雪仗的体育教师鼓与呼,更要为这样敢担当敢作为的体育教师创造、提供“尊师重体”的坚实后盾。借课的体育教师多一些,学生能参与体育锻炼、体验运动乐趣的机会也就更多几分,这些难得的美好记忆,本就应该是校园要留给学生的,也应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体育课完全可以上出新意
□付 彪
体育教师“借课”启示我们,落实对体育课的刚性要求,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既需要强化依法治教,也需要把体育课上出新意。
上好体育课,重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小学体育课多是跑步、跳远、跳绳等“老三样”。如今体育课时增加后,如何顺应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让体育课有料、有趣、有新意,考验着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和体育教师的智慧。在这方面,所幸一些“先行先试”的地区和学校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
让每个学生爱上体育的前提,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2020年9月,杭州市滨江区试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将体育校本课程有机融入体育课堂,在保质保量上好常规体育课的基础上,不断推出一些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传统或新兴体育项目,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游泳、棋类等项目,受到学生喜爱。
让体育课上出新意,需要体育教师主动作为。像借课的体育教师那样,时刻关注学生需求,让每个学生都体味到运动的乐趣;积极改变体育教学方式,尝试为学生拓展运动空间、增设多种运动方式、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质,并及时提供有力指导与保障,进而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汗水中挥洒青春、快乐成长。
蔡元培说:“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体育不仅能“野蛮其体魄”,还有助于“文明其精神”。总而言之,体育课需要尽快“活起来”,上出新意,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
这一“反向操作”彰显共识
□李 平
从公众对“体育课被占用”司空见惯,到四川资阳91岁体育教师黄廷镶“硬气”地回怼“没人敢占我的课”,再到如今体育教师从班主任处借课带学生打雪仗,说明体育课的地位在逐渐回归。
该名体育教师的这一“反向操作”,事实上彰显了“让体育课回归正轨”的共识。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社会普遍关注、家长尤为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儿童青少年来说,上好体育课与文化课本应并行不悖。进行充足的体育锻炼,是儿童青少年拥有健康体魄的必要条件。但现实是,体育课长期不受重视,在一些学校为数不多的体育课还时常被挤占。学生被圈养的“课间十分钟”引发社会大讨论。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令人为之隐隐担忧。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体育课的尴尬处境在不断改善。为保障体育课时,教育部已经三令五申,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体育法,更是将“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写入法律。
事实上,体育之所以不被重视,根源在于畸形、功利的教育观作祟。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观念若还是跟不上,即便体育课受到法律保护,落到现实层面也仍有可能受到有形无形的排挤、歧视。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真正意识到体育学科的作用、保障体育课时对于学生的意义,才能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扭转体育学科的地位。所幸,越来越多的人观念得以纠偏。体育教师借课一事,就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硬气的体育教师、给予大力支持的班主任以及一边倒点赞的舆论氛围。这是体育之幸,更是学生之幸。
要让体育意识贯穿始终,对于学校来说,做到“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和“在校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还远远不够。更应思考的是:“保障学生上足上好体育课、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观念到位没;从师资到硬件跟上了没有?对于家长而言,需要反思的是,在重视文化课的同时,有没有真正将“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注重增强体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