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

建立机制让师生养成运动习惯缓解压力
——“课间圈养”的难题怎么破?(续)
下期话题:
作业收不齐,怎么办?

徐如松

眼下,教学楼的走廊都比较宽敞。学生在课间10分钟,除了做好下节课的准备、上厕所等事情,所剩时间不多,应鼓励他们到走廊上做做游戏,或扶栏远眺,保护视力。

yhglll

为保证学生在课间10分钟正常活动,学校要尽可能做好课间安全举措。例如,相邻两节课的任课教师做好衔接,班主任安排学生监督和提醒课间不要追逐打闹,班主任组织学生游戏,或亲自下场下棋、跳绳、踢毽子等。

这些举措都应该是对学生有利且让家长满意的,家校理应相互理解和信任,最重要的是要有行之有效的条例可以遵照。万一出现意外,家长应该对学校持宽容态度。

俞和军

热度这么高的课间10分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人会关注。那个时候农村很多学校没有围墙,下课后学生到处跑,到上课铃响才跑进教室听课,也没有发生什么安全事故。

现在,课间10分钟竟然到了要开展课题研究的地步,那我们就还原一下这课间10分钟的本质,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喝水、上厕所、望远、聊天、游戏、趴在桌子上闭目养神……而现在呢,是在教室里做作业。因此,“圈养”的首要责任在于教师,部分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忙得要抓紧每一分钟,连课间10分钟也不能休息。

yhglll

当下课间10分钟的窘境,看上去是教师和学生争分夺秒的学业压力和作业负担,其实我认为更多是源自需求悖论。

教师和家长当然都希望学生能够更加快乐,快乐才能更高效地学习,但每当学生在玩耍过程中产生磕碰,板子都会打在教师身上。

家长盲目护娃导致家校沟通不畅,教师不敢在课间10分钟放学生出教室;学生被剥夺了玩的机会,变得更加不会玩,一玩起来事故发生概率加大。

想要跳出这个恶性循环,需要我们教师以更积极的姿态应对家校沟通,需要学校对意外状况的发生有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让尽心尽责的教师摆脱承担无限责任的束缚。

龙泉许东宝

课间10分钟的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很多时候只顾自己玩,没有人在一旁陪护,出事的概率是很高的。而初中和高中应该无大碍,学生较为懂事,身体条件也能应对突发情况。

我在课间负责组织学生练习足球,当我见到安全隐患,马上会吹哨子提醒,学生就会注意一点。

学生们是非常容易受伤的。有一个办法是把足球的气放掉一点,这样哪怕球砸在身上也不会很疼。

看着学生们在操场上跑来跑去,开心地踢着足球,我觉得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还是值得的。

赵占云

学校应该建立教师锻炼机制,首先让教师运动、参与游戏,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能力和习惯,让他们带着学生一起动起来,而不是将激烈“内卷”后的焦虑传递给学生。

张祖平

课间10分钟不能和体育运动画上等号。这个话题引起热议之后,有些学校要求学生下课的时候全部走出教室,到走廊或操场上跳绳、踢毽子甚至立定跳远,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这种龙腾虎跃、大汗淋漓过后,会影响下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