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好即满分”的标准下,北京体育中考新增了项目但不增难度,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弱化考试压力,减小分数差异,强化运动锻炼的过程,鼓励重在参与,有效突出了健康导向。
□胡欣红
11月24日,《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项目评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分标准)公布。明年起,该市中考体育现场考试项目由原来的“8选3”变为“22选4”,评分标准的制定总体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科学调整原有项目标准,完善新增项目标准,学生只要认真参与体育锻炼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自从体育纳入中考之后,有关中考体育的变革一直备受关注。强身健体本应该是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但基于考试指挥棒的现实国情,体育纳入中考成了无奈之下的最优选择。换言之,将体育成绩纳入升学的考核依据,其初衷是“以考促运动”,督促学生加强锻炼。
尽管未雨绸缪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中考体育依然不可避免地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产生了种种乱象:一些学校把体育简化成应对中考的训练;一些病急乱投医的家长纷纷求助于培训机构;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弄虚作假、替考等违法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
考什么,学什么。体育锻炼被异化成了应试的手段,不仅背离了初衷,还激起了学生的反感情绪。在文化课压力山大的情形下,如果体育锻炼也毫无乐趣可言,更会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学生增添新的负担。
症结虽然很清楚,但破解起来殊为不易。为了祛除体育应试虚火,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家长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道理谁都明白,但在分数这个最大的现实面前,谁都难以放下。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让体育中考回归初衷,除了宣传号召,更要有“看得见”的实招——从体育中考本身入手进行改变。有人觉得体育分值如果能适当降一点,或许大家就不会这么卷了。其实不然,中考分分必争,哪怕体育分值再低,恐怕还是难以缓解相关各方的焦虑情绪。而北京作出的有关体育中考的调整,则令人眼前为之一亮。
简而言之,在“良好即满分”的标准下,北京体育中考新增了项目但不增难度,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弱化考试压力,减小分数差异,强化运动锻炼的过程,鼓励重在参与,有效突出了健康导向。只要学校开足体育课,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辅以必要的课外体育锻炼,中考体育满分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一旦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不焦虑了,种种乱象自然也就消弭了。
体育是素质教育,而不应该变成应试教育。体育锻炼不仅要有时间上的保证,还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特长进行多样化选择。北京体育中考的“22选4”,让学生的选择更多,兼顾学生选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无疑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养成热爱体育的习惯,很好地体现了终身体育的育人目标。
调整考试评分标准,是为了防止体育中考过度应试化,绝不是要弱化校园体育。“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良好即满分”不仅让北京体育中考回归了初衷,其所发力的改革方向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