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天怡 通讯员 徐小娟
从淳安县城出发约莫50分钟的车程,绕过一道道盘山公路,汽车拐进一条窄巷,此行的目的地出现在眼前。走进淳安县王阜乡中心幼儿园,伴着悠扬的音乐,幼儿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穿针引线。
园长管晓茹介绍,幼儿们正在做的可不是一般的十字绣,而是八都麻绣,一项根植于王阜乡本土的民间挑绣艺术。八都麻绣于2007年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杭州市列为非遗濒危保护项目。
一线到底,中间无间断和系结,图案象形写意,且双面对称、无限循环,从哪里起针就回哪里收针是八都麻绣独有的特色。作为土生土长的王阜人,85后的管晓茹已经在王阜乡中心幼儿园工作了12个年头。“麻绣是家乡的传统记忆,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幼儿们的心中。”
对王阜乡的孩子来说,麻绣不仅是非遗项目,更是奶奶外婆手中的“活计”。管晓茹认为,麻绣是王阜独有的资源,将麻绣引入幼儿园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幼儿专注力、观察力、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等。该园通过开发“探创”麻绣课程,将麻绣引入幼儿园,利用游戏、体验、动手、观察等方式,培养“勤动手、善思考、乐表达、强体魄”的王阜麻绣娃。
王阜乡中心幼儿园规模不大,园内共有32名幼儿。为了让所有幼儿都参与到麻绣课程中,该园分学段设置活动:小班幼儿通过串珠来培养手眼协调能力,中班幼儿用辅助工具进行毛线编织来掌握织造的规律,大班幼儿则是真正拿起针线进行麻绣创作。
书架上《中华一绝——八都麻绣》一书的封面有很多褶皱,因为每天幼儿们都会翻阅它。“这样的衣服,奶奶也给我做了一件。”幼儿指着书中的照片,兴奋地告诉记者。据了解,许多幼儿家中长辈会用麻绣制作衣服、生活用品等,对于幼儿园将麻绣引入课程,家长们纷纷表示认同。王阜乡中心幼儿园的幼儿中留守儿童占80%以上,无意中,麻绣也成为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如今,园内处处都有麻绣元素:一楼展示着麻绣服饰人台,走廊两侧是有关麻布诞生的探究成果展示,教室里布置着幼儿和家长的麻绣制品……为了营造更好的麻绣文化氛围,管晓茹先从校园整体环境入手,用莫兰迪色系取代五颜六色的外墙,与麻绣蓝白的主色调相呼应,让幼儿一进校园就能浸润在麻绣文化之中。
下一步,该园还将麻绣与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进行深度结合。在幼儿园内,开展黄麻的种植、养护和收获等活动,进行相关实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麻绣的特点,探究种、剥、搓、纺、织、漂、染、绣等一副麻绣作品诞生的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