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

“未来乡村园”样态培育的温州实践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陈 苗

“一个村就是一所园”是温州创建“未来乡村园”的一种新样态,即融合乡村的全要素、全领域、全方位的资源,打造具有生态味、文化味、数智味的无边界乡村幼儿园。在乡村振兴和教育共富背景下,温州立足未来视角探寻乡村学前教育发展新走向,以“创造更好的教育、更美好的生活”为愿景,以“开放、共享、和美”为培育理念,围绕儿童未来素养发展需求和乡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需求,以空间环境、课程体系、学教方式、育人群体、现代治理等为改革要素,开启了“未来乡村园”培育之旅。

一、学习即窗外,打造无边界儿童之家

“未来乡村园”创建在大教育观体系的引领下,运用“破、拓、定、联”四方式打造出由内向外拓展,由物理空间联结智慧虚拟世界的无边界、跨时空的开放空间,实现“学习即窗外”的立体场域。一是破除园内环境壁垒。破除班级隔断,打通室内外环境,让园内环境之间互通无碍。二是拓展园外空间。拓展邻里互动场景,拓展生态场所,拓展文化场域。三是定向研学实习场。幼儿园通过“借、租、认领”等方式将村里适宜幼儿实践的生态、文化场域,设定为幼儿研学实习场。四是链接信息技术。运用数改项目“三朵云”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实现跨时空信息交互。

二、世界即教材,构建共享式园本课程

大自然、社会是儿童开展真学习、真实践的活教材,也是“未来乡村园”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培养未来全面发展儿童为底层逻辑,运用乡村在地文化、自然资源,构建了“共享村”园本课程。一是“共享村”课程理念及内容。以乡村幼儿园在地资源、和邻里关系为载体,聚焦未来的我与自己、未来的我与自然、未来的我与家乡三个维度,形成野趣游戏、邻里生活、自然探索、民俗文化、乡味故事五大课程内容。二是“共享村”课程实施路径。“九把钥匙”是乡村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工具,它主要包括理论口袋书、在地资源图、课程共建站、有故事的环境、观察小评价等内容。每一所乡村园结合自身的需求、发展的特色,自主选用钥匙来推进课程实施。

三、经验即生长,开展真情境学习方式

“未来乡村园”充分尊重乡村儿童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提倡玩中学、做中学,探索出了体验式、创生式、循证式三大玩学方式。一是体验式玩学。基于乡村独有的生态、文化、产业元素,带领幼儿走进乡村,在实地寻访、调查、探究、合作中实现多元学习。二是创生式玩学。幼儿在野外有更多教材外的发现问题的机会,依据幼儿的好奇和兴趣,教师经价值判断后创生出新的课程内容。三是循证式玩学。信息化技术给了“未来乡村园”循证施教的基础与保障。教师通过收集幼儿行为数据—即时评价分析—形成数字画像—做出个案支持等步骤,支持幼儿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四、他人即老师,构筑多主体育人生态圈

“未来乡村园”充分利用家庭和乡村资源,促使“家、园、乡”多向合作互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人人都是教育者”的多主体育人生态圈。在育人群体上,广泛吸纳家长、社区、社会组织等相关者进入育人范畴,形成兼顾多方利益、多主体有序参与的联动共育圈。从园内教职工拓展到课程共建的合作者,再从课程共建的合作者拓展到社会各类人员,在“未来乡村园”里,人人都是老师成为现实。

五、儿童即未来,建立园村治理新模式

“一个村就是一所园,一所园赋能一个村。”作为新时代乡村园的管理发展模式,我们坚持“共建共生共荣”的原则,提倡儿童参与,创用数智支撑。一方面让“未来”参与管理,儿童是乡村园未来的主人,鼓励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参与决策和管理自己的玩学生活,如儿童参与空间设计改造的“童创会”;儿童参与教研组课程管理的“童研社”;儿童参与安全管理的“童巡队”等。另一方面用数智支持未来。每一所“未来乡村园”在保健保育、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方面,运用数改项目“三朵云”,即云呵护、云慧玩、云管家,实现幼儿园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