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丹丹 通讯员 凌素凡
“欢迎来到徐定超故居,我们是‘小小导游团’。”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们正有模有样地向参观者介绍;
“跳格子的地方小了,‘酷跑’游戏有些简单,不好玩。”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幼儿园德盛园区的幼儿正向教玩具企业的设计师,反馈自己的体验感受;
“包老师,我想拼一只小兔子,要怎么做呢?”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三幼儿园的幼儿正在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的“拼布吧”研学,店主包素贞临时当起教师。
乍寒还暖的初冬,沿着山路蜿蜒而行,走进温州的乡村园,记者发现园外比园内更加热闹,幼儿的学习场域可以在古迹里,在企业里,在村里……2021年,在完成一乡镇一公办园的建设任务后,温州试点培育100所未来乡村窗口园,着力打造“园村一体”发展模式,弯道超车谱写“未来乡村园”的“温州注解”。
突破:一名园长就是一面旗帜
在温州,乡村园长的成长轨迹与其所在幼儿园的发展历程几乎是同步的。“这一切的起点,源于理念的突破。”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朱景高一针见血地指出。
1991年出生的季惠忠是永嘉县公办幼儿园最年轻的园长,32岁的她担任园长(副园长)已近11个年头。从最偏远山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到管理3个园区1个教学点的集团园的园长,扎根乡村10余年给了她不断向上破土的力量。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永嘉县名师……这位资历深厚的年轻园长一直在思考,在前进。
2022年,为打造一支扎根乡村、教育理念新、管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乡村园长队伍,温州启动乡村优秀园长“远航计划”专项培训,计划3年完成对约500名园长的培养。“远航计划”负责人、温州市教师教育院胡丽丽介绍,取名“远航”寄托着期盼:通过专项培训,唤醒乡村园长的内驱力,激活、积淀、释放他们的能量,支持他们立足幼儿为本,着眼国际视野,向着更远的未来启航。
翻开“远航计划”的培训手册,记者发现它与普通教师培训的内容不同,除了聚焦园长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和课程构建等理论课,还设置了跟岗实践,到省内各大著名企业学习等。培训专门开设“专家入园门诊”项目,园长结合自身园所发展的需求,在“远航计划”专家库里自主选择高校教授、名园园长等,邀请进园门一对一把脉问诊,实现对一个人的专业引领到一个园的质量提升。
“这些内容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帮助乡村园长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胡丽丽说。
园长的视野高度无形中为乡村园的发展画上了一条起跑线。作为“远航计划”第一期学员,季惠忠勇于尝试“破圈”,她率领教师团队走进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从组织幼儿进企业研学,到参与到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测试。转变理念后,季惠忠发现幼儿园不只是索取资源的一方,还能为企业创造真实的价值,园企合作有更多种可能性。
拓展:一个村滋养一所园
提到温州的乡村园课程改革,“九把钥匙”工程无疑是破局之策。
2018年起,温州市开展市域层面系统研究,针对课程理念模糊不清、在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具体实施策略不足等乡村园的难点痛点,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研发了9个课程实施支持工具,一把钥匙对应一个难点,逐个突破,带动全局。
如果说“九把钥匙”解决了乡村园课改的“温饱问题”,那么创建“未来乡村幼儿园”,就给了温州乡村园一个向优质园迈进的契机。乡村园的课程建设从向外获取课程资源,逐渐演变为向外输出课程元素;学习场域从在园内打造模拟场景,逐渐升级为将一个村变成一所园。
2021年,楠溪江畔素有“小温州”之称的枫林镇,入选浙江省首批11个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声势浩大的“复兴”工程随即启动。作为这座古城中与未来连接最紧密的支点,枫林镇中心幼儿园打破村园围墙,以村为园,通过家庭间、村社里的资源流通,盘活形成“邻里库”。
随着融合的深入,“邻里库”从课程资源逐渐变为“共享村·亲邻里”园本课程,村里的古建、店铺中充满幼儿园的元素,做馒头的阿姨、做烧饼的爷爷也变成了“助教”。园长郑倩倩认为,幼儿园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乡村园的孩子而言,是最肥沃的土壤。
乐清市机关幼儿园龙凤桥园区的前身是一所小而旧的普通农村小学。如今,这所只有6个班的幼儿园不仅成为许多城镇幼儿来了就不想走的“理想王国”,也成为市岭村的“网红打卡点”。
秘密就藏在幼儿园围墙外,这块近10亩的荒地,经过园长张新琴的设计,华丽蜕变为一个集草药种植、精灵部落、野炊灶台等元素的田园综合体,幼儿们将其命名为“春田花花”。从此,一扇吸引外部资源的窗户打开了,乐清市瓯雁文学社、乐清铁枫堂公司、乐清城市网等近20家单位纷纷挂牌,成为幼儿园的教学资源。
此外,高校的力量在滋养乡村园生长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与温州大学合作,设立“未来乡村园研究中心”、成立“5+N”专家聚力团(温大教授+瓯越名师+教研员+师训员+乡镇、企业、村的相关负责人),从学术、政策、教研等多维度合力打造“未来乡村园”。
5年来,温州市累计新改扩建“未来乡村园”195所,获得现代化幼儿园、一级园、二级园等省级以上荣誉幼儿园429所。截至目前,温州市乡村优质园覆盖面达到81.4%,这个数字在2019年仅为34.11%。
愿景:一所园反哺一方水土
温州乡村园的占比达66%,乡村园的未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温州学前教育事业的未来。
打破理念和资源的边界之后,“重构”便成为向未来而行的关键词。朱景高认为,乡村园不仅要成为儿童适应未来的“素养基地”,也要成为推动教育共富的“关键因子”,更要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为此,温州在未来乡村试点园成立“童好联合会”,形成城乡协同、村园一体、儿童参与的治理新模式。
永嘉县第一个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在农村,足以说明桥下镇的产业优势。今年年初,一场特别的产教融合发展座谈会在桥下镇中心幼儿园德盛园区举行,组织方是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参与方是永嘉县教育局、桥下镇政府、桥下镇教玩具企业代表。
“桥下镇的教玩具质量世界一流,但是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性不足,这也是我们的痛点。”华夏游乐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利群没想到,治疗顽疾的“药”近在眼前。通过与幼儿园教师团队交流,企业设计师发现,他们一直缺乏的理论支撑,在幼儿园教师口中的“儿童健康领域核心经验”里找到了答案。目前,一项基于儿童视角的“酷跑”游戏项目正在研发中。教师变成设计师,幼儿化身“体验官”,幼儿园成为企业的“活展厅”。
开学后,张新琴拿到了一份调查数据:乐清市机关幼儿园龙凤桥园区中班幼儿由爷爷奶奶接送的比例为57.1%,而这一数据在城镇园区不足20%。在以往的家园联动中,对象多为父母,爷爷奶奶这个与乡村连接最紧密的群体,逐渐隐形化。
“要有红毯”“要有气球”“要穿漂亮衣服”……爷爷奶奶操着一口方言,激动地接受幼儿的采访。今年重阳节,“儿童慧研团”决定为爷爷奶奶举办一场隆重的晚会。活动现场,身着正式服装的爷爷奶奶们成为镁光灯下的主角,也成为幼儿们的骄傲。
“爷爷奶奶大讲堂”等方式,让老年人更多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幼儿园还邀请他们展示作物种植、传统美食的制作等拿手活。在一次次双向奔赴中,老年人通过“卷入式”参与,丰富了晚年文化生活,同时也更新了教育观念。
“‘未来乡村园’的建设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而是整个乡村的事情。”朱景高说,温州“未来乡村园”最终将落脚在建立一个新型育人生态圈:幼儿与村民对话、企业家参与幼儿园教研、幼儿园成为村学习资源中心。
(温州市教育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