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

教育家精神的浙江底色与浙江担当


□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 李云星

教育家精神的浙江底色

浙江作为文化之邦,历来强调耕读传家、尊师重教。在古代,浙江就已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近代以来,在时代孕育及中西方文化碰撞下,浙江又涌现出一批学贯中西、走在时代前列的教育家。

从群体特征来看,近代浙派教育家学贯中西,绝大部分都具有深厚中学根底,又具备国外教育学习或考察经历;从区域分布来看,他们多集中在绍兴、宁波、嘉兴三地,尤以绍兴、宁波为多;从实践影响来看,由浙江走向全国的,除竺可桢、经亨颐外,其他教育家的主要教育实践萌芽于北京、上海、南京等主要城市,并辐射全国。浙派教育家用扎实的实践行动、文化传播,引领推动着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为教育家精神奠定了浓厚的浙江底色。

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方面,近代浙派教育家几乎都秉持教育救国、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在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方面,蔡元培、蒋梦麟等人不仅是教书育人楷模,更是道德行为的典范;在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方面,陈鹤琴等人提出的“活教育”等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今天依然有其智慧光辉;在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方面,竺可桢在浙江大学持续深耕求是创新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一直绵延至今;在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方面,经亨颐、郑晓沧是典型代表;在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方面,王国维更是以身殉道,可歌可泣。

教育家精神的浙江担当

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家精神是什么,更要关注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传承和发展。在我看来,教育家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包含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学习。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质、价值意蕴、历史生成当成一种知识客体,了解其“是什么”“为什么”“从何而来”,然后以知识传递的方式进行传承。学习对教育家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必需的,但也有其限度,因为这是一种口耳之学,精神一旦固化为知识就会丧失其生命力。

第二重境界是践习。将教育家精神的相关要求和准则,作为个体实践和行动的伦理指引与行为规范,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行动和自我实践,化理念为行动,化精神为实践。践习取向的传承突出对教育家精神的身体力行,强调其是身心之学,而非口耳之学。这一重境界是精神的活化传承。

第三重境界是创生。浙江先贤历来拥有理论革新的基因,如王阳明在理学之外另辟心学蹊径,黄宗羲在批判理学教育思想基础上提出启蒙意义的民本教育思想。这一取向的教育家精神传承和发展,不仅强调要将我们自己置身于先贤所处的时代,思考他们行动的原因,更强调将各位先贤置入当下,如他们面临种种现状,又会如何应对和行动呢?

这是一个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诞生教育家的时代。未来,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和实践。

一是迈向富强或物质丰裕时代的教育使命转换问题。钱学森、屠呦呦等人是为了时代、民族和国家的责任而读书,是为了民族崛起而读书,那么在国家富强、物质丰裕的当下,教育如何持续为学生提供动力?

二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竞争内卷的时代,教育如何不再是社会、家庭以及个体焦虑的催化剂,而是意义获取、内心安顿的营养剂?

三是数字化改革浪潮之下,学生与技术的关系十分紧密,如何开展教育,才能让学生与技术和谐相处,而不是用技术来定制、调控、压榨学生的学习产出?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