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

点亮教育家精神的一簇星火
——“打造教育家精神的实践高地”主题研讨会综述
研讨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汤筱疏为发言嘉宾颁发弘扬教育家精神智库专家聘书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 季 颖

在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11月17日,一场主题为“打造教育家精神的实践高地”的研讨会在杭州市余杭区理想实验学校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承办,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杭州市余杭区理想实验学校协办。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知名教育专家、校长、教师参加。

省教育厅副厅长汤筱疏出席本次研讨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的深刻阐释,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汤筱疏指出,教师要做好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形成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鲜明的教育特色、更加突出的创新能力,为浙江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研讨会现场,与会者聚焦教育家精神,在赓续浙派教育家的历史文脉中汲取智慧,在展现浙江教育人的时代奋斗中提炼经验,为教育家精神在之江大地的弘扬与践行点亮一簇星火。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作为涉农专业的教师,我对教育家精神中的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的理解是,既要敢想,又要敢于付诸实践。”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首批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母昌考说。

“我以为,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师在孩子心中种下幸福的种子,令孩子在幼儿园快乐成长。”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总督学冯伟群说。

“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的示范者,应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云和县第三中学副校长钟华燕说。

……

研讨会现场,教师们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

在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应如何理解教育家精神?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黄书光看来,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在特定社会办学或“办教育”之艰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创造精神、开辟精神和崇高人格精神,而教育家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是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者,是教育改革创新的探险者和引路人。“在当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理应继承自古以来特别是近代教育家所提倡的创造精神、开辟精神和崇高人格精神,并要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激发出来的世界秩序重构、社会转型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急切期盼,对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表述。”黄书光说。

浙江省春晖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培明认为,教育家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想精神。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一定有着心有大我、胸怀天下、至诚报国的人格特质,一定有着对教育未来发展图景的美好设想和不懈追求。教育家精神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级状态,是教师职业群体精神的高度升华和集中凝练。教师的改革创新能力决定了教育质量发展的高度。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底色和态度,是在教育工作细节中体现的素养和境界,是所有一线教师矢志不渝的向往和追求。

为什么要强调教育家精神?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将更加凸显。“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发展,是扎实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时代呼唤,是促进我国教师队伍发展和实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指南。”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教授严从根认为,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特别需要系统把握和全方位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为教育家精神注入浙派元素

从中国最早传播教育理论的王国维到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杨贤江;从引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蔡元培、蒋梦麟、竺可桢到推动师范教育和中等教育发展的经亨颐;从开创近代中国幼儿教育的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到致力中国教育出版与传播的张元济、杜亚泉……浙派教育家一直用扎实的实践行动、文化传播,引领、推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研讨会上,汤筱疏表示,教育家精神源自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躬耕讲坛、心系国运的生动实践,浙江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把教育家精神作为职业的座右铭,把成为教育家作为一生的理想追求,把“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落实到立德树人具体实践中,对标教育家精神完善自身不断进步。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李云星认为,当下教育正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迈向富强或物质丰裕时代的教育使命转换问题;二是社会急剧变化,教育如何不成为社会、家庭以及个体焦虑的催化剂;三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如何教会学生与技术相处,而不是用技术来定制、调控、压榨学生的学习产出。

“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数字经济的窗口,有责任也有义务应对好这三大挑战,展现浙江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历史担当。”李云星表示,当下浙江已涌现出了陈立群、蔡小雄等一批当代教书育人的楷模。

在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伟龙看来,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将其丰富内涵转化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务实举措,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师、教育家型名校长。近年来,余杭区常态化坚持“余教·三心”党建品牌引领、全覆盖上好“四新第一课”、积极选树师德先进典型、创设多元引领平台、完善职业培育体系……以多种方式在全区营造教师争相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区教师自觉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生动实践。

护航强国建设行稳致远,需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品德高尚之师。“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责任。”诸暨市东和乡中心学校高级教师竺建江说,思政课教师要有扎实前行的脚步,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希望今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共同培育出有正气、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探寻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径

当下,浙江教育人应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

杭州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蔡小雄认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师者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杭州二中通过构建“一核两域三类”分层分项可选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切课程,并联合高校开设大学先修课程,邀请教授进校开展讲座,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面对困难与挑战,选择迎难而上、创新发展,是一种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担当作为。”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郑亚莉说。她介绍,在其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期间,随着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扎实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难题。为此,学校探索推行了“专业+语言+国别”高职商贸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批“精专业、强外语、融文化”的国际化应用人才。

海鲜在海里生存是常识,母昌考带领的海水蟹养殖技术团队却提出了人工配置海水养海鲜的大胆假设。为了这个假设,团队跑到河南兰考、云南盐津开展实地研究和实践,经过多年的探索,开创了内陆盐碱水域海产品养殖新模式,为当地村民蹚出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到河南、山东、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

在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全校教师进行了一场长达20年的“新班级教育”的改革实践,围绕学生发展个性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学习时间弹性化等开展了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分学段教师包班、教师走教、学生走班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式,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如今,从城区走向农村,崇文的改革实践也带到了位于余杭的理想教育集团。“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杭州市理想教育集团总校长俞国娣坚定地说。

钟华燕介绍,云和县第三中学的学生80%来自农村,还有一些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特殊的成长背景,这群学生容易不自信、不阳光。她希望,通过健美操影响和改变这群可爱淳朴的学生,让他们自信成长,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最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家从来不是来自象牙塔和书斋,而是来自生动的一线教育生活;教育家从来不是只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是来自“国之大者”的“四有”好老师。所有躬耕教坛的师者,都可以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从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从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从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从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出发,勤于积淀,精于反思,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