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随笔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

让我成为高原和大海之间的使者


□孔 伟

2022年8月15日,我告别亲友,从东海之滨的玉环奔赴2000公里之遥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正式开始支教生涯。

炉霍,平均海拔3200米的高原之城,处处是浓浓的绿意——草原、草甸、山地、森林……山泉从雪山之巅流下,从牧场中缓缓穿过,蓝天、牦牛、经幡、白塔……一切显得那么唯美、那么安详、那么圣洁。

我们在泸定的甘孜州教师发展中心接受了为期4天的短暂培训,然后乘车6个多小时穿越牧区,抵达炉霍。

我们住进了炉霍县教育和体育局宿舍,打扫完卫生后,就去城区的大超市买日常生活用品。让我们惊讶的是:这里的小商品居然大多来自浙江。

第一天大家都感觉头痛失眠、喉咙冒火,估计是高反和气候干燥的缘故。

9月1日正式开学。学校安排我负责高三(2)班、(3)班,以及初二(3)班、(5)班的历史课教学。不久,因为高三的一位历史教师未能到岗,学校临时决定让我承担高三全年级4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

我一直在教高中,从未教过初中,这对我来说是挑战。

接手新班级后,我还面临着种种困难。

学生历史知识张冠李戴就不用说了,语文读写方面就存在很大问题:错别字很多,有些字不会读,题目看不懂。最主要的是学习动力不足,不知道学习为何物、为什么要学习。

藏族学生大都住在雕梁画栋的“崩科”里,祖祖辈辈靠放养牦牛为生,不存在“学习改变命运”的社会氛围,尤其是乡下牧场和林场的学生。

为尽快了解四川省的高考情况以及县情、校情与学情,找到适合这里的高三教学模式,我向炉霍县中学的同行请教,也向成都市支援甘孜州的同行请教,甚至通过同事的关系联系成都市一些高中的教师同行,玉环市高中历史教研员叶雪祥及楚门中学教师方鑫海也给我提供了建议。

我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四川省的高考卷,特别是最近3年的高考试题,逐渐揣摩出历史卷的一些特点:重视材料分析、理解与运用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以基础知识复习及落实为主,侧重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同时将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渗入其中。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初步形成的历史教学思路,在糟糕的课堂纪律下化为乌有。

要想确保课堂教学任务的落实和教学计划的推进,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前提。于是,我决定把课堂纪律整顿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课堂上,我用提问来叫醒睡觉的学生,同时给他们布置一些题目作为惩罚;针对讲话、吃东西、做小动作的学生,我会暂停讲课,将目光投向他们,引得他们在众目睽睽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下课后,我把这些课堂违纪的学生一个个单独叫出来谈话,了解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批评教育。对于屡教不改者,我与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及时沟通,把棘手的问题课题化,共同摸索解决的路径。

要降低学生课堂的违纪率,仅靠纪律管控这种硬性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如何让复习课这种不讨好的课也有人听,认真备课是一个重要前提。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这一现实,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尽可能地将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热点融入到专题式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设计的问题不太难,有一定的梯度,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除日常教学工作外,我还挂职学校教科室副主任,每周坚持推门听课,开展常规检查,指导课题和论文写作,积极配合学校督导室组织开展公开课活动,及时将听课的评价意见反馈给上课的教师。

由于平时很忙,我只能利用课后或休息时间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指导。支教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指导了一个省级课题和一门精品课程,并被其中一个课题组聘为顾问。

我也不断反思:支教教师只是提高自己任教科目、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够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支教”一词是这么解释的:“支援边远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特指在一段时间内到那里当教师。”从中不难看出,学业成绩并不是支教的根本目的。

我想:藏族学生的学业成绩之所以难以提升,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支教教师有责任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个体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到他人;学习不仅是为家人、为自己、为充实人生、为完善自我,更是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我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独特优势,将炉霍地方史融入到中国乃至世界大历史中,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原来就在身边。通过小历史与大历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爱己、爱乡、爱国的意识。

支教生活比我当初想象的要艰辛。一开始,连续上两节课会感到喘;到冬天,氧气稀薄,上一节课就喘得不行。路走得远了,大腿上会出现瘀青和肿块。

早晚温差很大。刚来的时候,我发现房间里有几只蚊子,比玉环的要大两三倍。我跑到超市里买蚊香,服务员告诉我:“我们这里不卖这东西。”

我当时就怔住了:“这晚上可怎么过?”

天渐渐黑下来,温度慢慢降下来。到了半夜,我突然发现这些大只的蚊子居然被冻死在地面上。

高原地区气候很干燥,往往睡到一半,因为喉咙太干而醒来。早晨一照镜子,嘴唇干裂,眼睛里布满血丝。为保证睡眠,我和小伙伴们从网上买来加湿器,睡前喝口水,并在床前备一杯水。

还有饮食习惯与家乡大不相同。我们平时都去援川食堂吃饭,这里的食材很丰富,但几乎所有的菜上面都摆着红红的辣椒。我稍微能吃点辣,但让人头痛的是,除了辣椒,菜里面还都撒着花椒。冷不防咬到一颗,瞬间嘴就麻了,令我望“菜”生畏。

只有每周二、周五晚上的面不辣,很受大家欢迎。为改善伙食,小伙伴们把从玉环捎来的鱼干拿出来共享。平时大家各显手艺,“林氏蛋炒饭”“王氏海鲜蒸年糕”等“名菜”由此诞生。

记得刚上高原时,车窗外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几乎随手一拍就是大片。但是日子久了,习以为常,反而要忍受远离家人的煎熬。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忙,亲似兄弟姐妹,让支教生活充满了欢乐。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学习、充电的必要性。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水怎么来?就靠平时的积淀。

我在玉环时就养成了去图书馆借书的习惯,到了炉霍,必然要去县图书馆打卡。图书馆位于文化局内,面积很小,只有一层,里面的书不多也不新,和历史相关的书籍更少。

工作人员回应我:“我们这个图书馆不小啦,这可是康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

回到宿舍后,我想到了买书,便在网上一口气买了近40本书,小伙伴们都惊讶万分。就这样,我在川西高原建起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书房。

作为支教者,完成教学任务、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就够了吗?我想,远远不够。加快藏族聚居区高质量发展,教育固然是一个突破口。但在教育之外,我们还应该有强烈的政治意识,积极促进民族团结。

支教者还应发掘和研究当地的自然及文化资源,积极向外宣传。如炉霍是崩科王国、唐卡之乡、山歌之乡,又是茶马古道、康北商路上的重镇,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我们只有通过宣传,才可能让这里的农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才可能让外界更加了解这里,让更多的人走进这里。

我会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充当炉霍与玉环两地的宣传员,真正成为连接两地的纽带和桥梁。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