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沈 希
浙江省委、省政府此前召开了高等教育强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站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高度,为浙江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强省目标定向领航。浙江农林大学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给全国涉农高校重要回信精神,立足乡村振兴大天地,举全校之力为“共同富裕”“千万工程”“诗画浙江”等省域重大战略贡献浙农林大的智慧和力量。
一、解放思想、前瞻布局,坚持改革激发新动能
紧贴国家、省域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浙农林大以锐意改革之力破体制机制之弊,下好改革“战略先行棋”。一是坚定需求导向,优化组织结构。将原农学院“一分为四”,新建现代农学院、食品与健康学院、园艺科学学院、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构建有效覆盖、有力支撑省域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农学学科与专业体系。二是面向未来科技,做好前瞻谋划。建构光机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3个新型学院,着力强化基础与应用学科交汇融通,大力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培育。三是紧盯战略需要,瞄准重点领域。建设竹子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实体研究院和交叉研究中心,不断致力于产出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需求的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四是聚力攻坚重点,着力以点带面。制定实施林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政策特区”,以林学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高峰引领、高原造峰、梯队进阶、整体提升”的学科生态体系。五是创新育人理念,厚植育人载体。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与研究生培养深度融合,坚持以科研的高度赋能育人的深度,相关经验做法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对标一流、强化内涵,坚持创新塑造新优势
紧抓人才、平台、项目等办学核心要素,以聚力创新之效积内涵提升之能,打好创新“内涵跃升招”。一是以人才汇内涵发展动力。不断强化、夯实“人才强校”首位战略,增设党委人才办公室,把人才引培“四个一”制度落在实处,切实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环境。近5年,学校国家级人才数量翻了两番。二是以平台聚内涵发展合力。紧密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现代种业、智慧农机、食品安全、污染防治、数字乡村、竹木基新材料等战略亟需,产出一批解决制约乡村全面振兴的“卡脖子”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国家大奖10项。三是以项目增内涵发展效力。学校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聚力合作拓展新兴交叉研究领域,主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一批高层次项目。2023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项,资助数量及经费均创历史最佳。
三、踏尽青山、走遍田间,坚持开放力辟新天地
紧盯乡村振兴主赛道,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拥抱社会之姿聚事业发展之势,走好“赋能共富路”。一是树样板、亮品牌。打造“一根科技竹、两颗富民果、三幅美丽图、四株小仙草、五粒金种子”的“12345”科技富民服务样板,打出助力共富“组合拳”;持续擦亮“全校服务全域”社会服务品牌,全力为遂昌、开化等地提供支撑全域发展的“浙农林大方案”。二是沉下去、优服务。选优配强一支有爱农情怀、有拳头技术、有吃苦精神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每年派出近200名特派员在省内外50多个县市区开展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连续14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三是作示范、汇合力。以开放包容、聚力攻坚的积极姿态,牵头做好浙江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联盟,建强联盟专委会,强化战略互补、整合优势资源、共享建设成果,探索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四是创经验、育新才。全面实施“生态育人、育生态人”工程,创新提出“无体艺不农林、无生态不农林”的育人理念,以系列制度政策举措,让更多学生走出网络、走出寝室、走出校园,走进运动场、走进绿水青山、走进田间地头,为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培养大批知农爱农、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与亿万农民肝胆相照、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是全体浙农林大人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作为双省部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农林大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