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

陈亮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桥下小学将“陈亮小故事”引入课堂

□杨铁金

陈亮在著述、讲学中创立独特的事功学说永康学派,在中国古代思想史、教育史上均占一席之地。时至今日,不仅没有湮没于时间之砂,反被岁月淘洗得光洁透亮,愈见理论的独创性与超前性。

古人认为:“事功曰劳,以劳定国,若禹。”“事功”就是要像大禹一样靠勤奋劳作来施行国政,以达功成、事济。作为功利主义儒家的陈亮主张“王霸并用,义利双行”“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认为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不科学、不合理、反人性的。

两个立场

永康学派基于现实需求与目标指向,其教育思想有两个鲜明立场。

一是教育需立足现实,服务社会。陈亮以为当时最大的现实就是对金军事斗争,收复中原失地,完成国家统一大业。陈亮为此大声疾呼、积极作为。他通过教材编写、经义讲授、策论写作指导等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正视现实,开拓视野,锻炼思维,形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教育要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陈亮从孔孟那里得到启示,对“学为成人”作出新解,提出“成人”的初阶目标是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人,高阶目标是成为开创社会新局面、引领时代发展的“英雄”。他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积极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完善人格,成为时代所需要的“英雄”。

永康学派教育思想深植于以人为本的儒家文化,体现人在“三才(天、地、人)”中的特殊作用,突出人的能动作用与创造精神,直面社会问题,增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陈亮希望学生从历史与现实中的明君、贤臣、良将等“英雄”身上获得启迪与力量,成为能用于一世的人才。

三大特征

一是注重历史,关注史实学习与研究。陈亮注重历史内容在教育中的地位,研究历史上的兴亡成败,考订隔代名物制度,把历史文献知识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他的一生花费很多时间、很大精力于文史研究,撰写了《酌古论》《三国纪年》《汉论》等历史著作。在《中兴五论》、四上孝宗皇帝书以及与朱熹争论的书信中,他博征旁引,运用大量史实进行立论与驳论。

永康学派主张学习历史文献的目的,主要在于依据时世而改革弊政,陈亮特别关注有作为的君王和英雄人物,像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刘秀、卧龙先生诸葛亮等。

二是学以致用,直面现实问题的解决。陈亮重视实用之学,提倡艺能艺事。他最反对朱熹那种“一艺一能,皆以为不足以自通于圣之道”的说法,主张学艺能以理百事。他要求学者文武兼资,艺能精熟,既“有处事之才”,又“有料敌之智”,并在民生日用之间也无所不通。

他反对朱熹、陆九渊所提倡的静坐默想、闭门读书、涵养心性、空言道德,以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内求方法。坚持向外求索的道路,教诲生徒在实事实学上用功夫,即一切就实事上理会,务求能通古今之变,以施于实政,反复强调不仅要培养学习者观察和分析社会、总结历史的能力,更要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是勇于批判,重视学术创新发展。永康学派充满着“异端”“叛逆”特征,不仅批判当时盛行的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甚至敢于对千百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六经”提出怀疑。陈亮不怕别人说自己粗豪狂怪,敢于坚持自己的独创见解。他的教育实践,坚守儒家立场,却也颂扬为理学家所斥责的“异端”,认为张良、贾谊、诸葛亮、魏征等人所学的都不是“异端”,这些学问正是触发英雄豪杰内心之机。陈亮一贯主张做学问要有创见,反对朱熹把古代圣贤的言语变成行动指南,一切听命于古人的做法。

四点启示

一是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突破教育现代化发展瓶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地误人,一年;人误人,一辈子。培养人的事业最不能耽搁,教育最不能忽悠。一个区域的教育的持续提升与发展,就是要直面发展中的短板问题。要以事功精神,研究区域教育发展史,总结经验教训,正视现实问题,以实学、实理推进工作,实现教育现代化“功成、事济”的目标。

二是构建现代化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理想。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教育者需要有现代化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理想,有放眼世界、开放包容的宽阔胸怀。永康一些学校在现代化进程中推陈出新,像永康中学“道德、文章、事功”的校训,永康一中“厚德穷理、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桥下小学“学为成人、知行合一”的办学宗旨,无不体现着事功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紧密结合,散发着别具一格的教育品牌魅力。

三是构建系统有效的现代化学校治理体系。陈亮十分注重“法”的精神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学校要形成制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体系,通过制度落实、环境外显、精神内化、活动展现等,让传统文化增添教育力量、学校魅力,助推师生成长。

四是构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陈亮主张学校教育要丰富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多途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倡导“工贵其久,业贵其专”精神,因为人的聪明才智是靠平日勤奋学习、点滴积累而成的。

(作者系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永康市教育局教育工会副主席)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