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纯纯
再过几天,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研创大楼将以新面貌与全校师生见面。大楼在外观上没有变化,内部布局却完成了大改造:1~3楼和5楼紧贴产业需求,有多家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入驻,实现科产融入;4楼以成果转化中心为主,培育孵化学生的创业项目,实现科创融合;6楼则着眼于师资培养,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实现科教融通。
技术研创大楼的“新生”正是该校治理理念升级迭代的一个缩影。温职院党委书记王靖高认为,随着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内外良性互动循环,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由王靖高主持的“‘双循环治理’赋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应运而生,并获得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整体治理:
构架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作为技术研创大楼的“当家人”,温职院科技开发处处长高斌对治理的理解是从梳理文件开始的。“梳理的背后其实是理念的创新。”高斌介绍,技术研创大楼的建设理念最终确定为以立地式研发服务为根本,面向温州“5+5+N”产业中的技术创新需求,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结合该理念,科技研发处的各类文件经历了修订、废除、重立等过程,由最初的近30个规范性文件变成了18个。
比如,原先的科研考核以最终的产出量为主,存在着人员、设备、场地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浪费,现在则以“亩产论英雄”,力求让每一项资源都发挥出最大效益,极大地提高了科研投入产出比。
放眼全校,近年来,温职院废、改、立500余个规范性文件。项目团队核心成员、学校党委委员、发展规划处(产教融合处)处长童卫军说,之前学校的一些文件或是难落地,造成制度空转,或是“打补丁”,没有形成系统规划,对其进行重新梳理后,健全了学校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构建了向重点工作、重点专业和骨干人员倾斜的人财物动态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不是孤立的,涉及方方面面。通过内部整体治理,可以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人才培养效能”。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温职院新增专业10个,撤销专业13个,数智化升级30个实训基地。
内部闭环:
创新“学训研创用”培养模式
在技术研创大楼旁边,还有一幢以数字化集成链衔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商贸3个实训环的数智实训大楼,两者构成了学校的科教融汇共同体。依托这个共同体,一套“企业出题、学校接题、教师析题、学生答题”的模式得以铺展开来。
去年,浙江名瑞智能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就给学校的激光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了一道“考题”:公司设备在客户车间使用过程中,经常因为包装袋封口残留了液体或食物碎片而导致在热封时出现不良情况,有没有新兴技术可以解决?
“这道题是我们的‘菜’。”团队负责人、智能制造学院副教授黄金梭立马同意接下这个项目。同时,他还向企业提了一个建议:让学生加入研发团队,并把这个项目作为他们的毕业设计课题。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考查学生的能力,如果满意,就向学生抛出橄榄枝。
最终,利用前沿的机器视觉技术,团队师生顺利答题,并将项目中用到的原理知识、技术方法、工艺规范等内容写入教材,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黄金梭说,这样的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实训、研发、创新创业、技术应用有机串联起来,形成“学训研创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了企业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知识,我们的学生自然会具有独特的就业优势”。
那么,如何从企业获得更多的真实项目呢?学校依靠的是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由温职院与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共建,并由温职院单独运营,形成产教数字共同体。
童卫军表示,正是依托该共同体,政校、校企、校际的信息交流与协同效率不断提升,推动了学校内外资源有效整合。他介绍,一方面,平台对接政务数字化需求,收集处理各类企业服务诉求超1.4万个,为超30万家次企业开展融资对接、技术诊断、法律咨询、政策解读等服务,实现“帮企”;另一方面,平台作为“职教数字大脑”,智能匹配产业端与职教端数据,为学校的定向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供求匹配等提供针对性指导,实现“帮校”。
外部共建:
形成“政校行企”合作育人机制
近年来,温职院还主动下沉县域,深度嵌入产业集聚区,打造更多的育人共同体。温职院与瑞安市政府联办瑞安学院,这是温职院下沉县域办学的初次尝试,致力于打造市域产教联合共同体,目前毕业生留瑞率已连续多年超65%。与永嘉县联办永嘉学院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五年长学制贯通培养,打造中高职衔接共同体。新成立的温州市智能泵阀学院也于近日正式落户永嘉学院。与瓯海区政府共建设计学院,入驻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瓯海时尚智造小镇,成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引领温州鞋服时尚轻工产业转型发展。
今年6月,又一个喜人的消息传来:永嘉学院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留永率均为100%。在永嘉学院副院长、温州市机械工程学会泵阀分会会长董金新看来,这样的成绩其实在意料之中。他说,永嘉县是“中国泵阀之乡”,因此永嘉学院在设立之初就“聚焦支柱产业办专业”,开设阀门设计与制造专业。招本地生源、在本地培养、留本地就业,这些都让当地企业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期待,并在教师驻企锻炼、学生专业实践、教材开发等方面与永嘉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
永嘉学院毕业生麻神孙目前在凯泉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他从小就对泵阀很感兴趣,选择永嘉学院时,家里人都很支持。“学校里学的,工作时全都能直接用上,这让我很有成就感。”麻神孙说。
“让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行业企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王靖高表示,未来,温职院会继续整合各类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