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杰
作为一名外语院校的党务干部,认真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要坚持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做到学用结合。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升师生国际传播能力,创新国际传播方式,更加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外语类学院的职责使命。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明确国际传播职责使命。我们要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明确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使命任务;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打造高端智库,找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着力点,助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坚持育人使命,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注重培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具,政治立场坚定、国际知识渊博、外语水平一流的国际传播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
二是坚持立足本土,提升师生国际传播素养。从战略高度培养国际传播力量,在人才培养上,以文明对话之态度,以文化比较之方法,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又要提高学生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能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吸收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进课程、教材等海外优质教学资源,开好增强学生语言沟通力和文化包容力的专门课程,形成发展学生全球素养的合力。通过拓展联合培养、交换生、短期访学、暑期学校、海外实习实践等项目,丰富学生海外访学经历,激发学生的海外传播热情。努力搭建以我为主的国际学术平台,提升教师的国际学术活跃度、知名度、影响度,通过学术话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吸引优秀外籍教师来学院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培养他们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三是强化学理支撑,用学术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总结归纳好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搭建英文特色科研平台,构建高水平特色智库,为传播好中国故事强化学理支撑。比如,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译介推广,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和相关主题图书在海外的宣传推介。采用贴近不同国家、区域、群体的传播方式,推进中国声音的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从而达到精准传播和人文交流的目的。加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等学科建设,明晰学科使命,在持续的学术产出中发出中国声音。同时,积极推进学科方向与信息技术、世界历史、国际关系等的交叉融合,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更加鲜明地向海外传播中国故事。
(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