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果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发育,接受不了自己孩子某一方面的“慢一点”,就很容易掉入商家别有用心设置的“坑”里。
□胡欣红
为了防止3岁的孩子左顾右盼,家长报了700元一节的感统训练课,上了4节课后,只要站在教室门前,孩子就会大哭甚至嘶吼……这是浙江杭州的林月(化名)一家最近的经历,家长无奈选择退课。据媒体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感统训练行业存在机构良莠不齐、定价随意、收费较高等诸多乱象。
对于感统训练,家长大多有所耳闻。感统训练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并不复杂。具体而言,感统即感觉统合,指的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组织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作出反应。成长中的婴幼儿,由于器官功能发展不均衡,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在某些方面与同龄人存在一定差距。
不过,由于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比较模糊笼统,是否失调并没有清晰的界线,这就给一些培训机构留下了极大的“操作”空间。倘若确实存在感统失调问题,当然要及时治疗,但绝不能成了随意装填的“筐”,连粗心、专注力不足等常见的问题都往里面装。可是,在培训机构的大肆宣传之下,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点“不正常”就开始焦虑,动辄花费数万元让孩子去上训练课。孩子啥问题都没有的,也有培训机构诱导家长加强感统训练提升孩子的竞争力。
一边是培训机构的夸大宣传,另一边则是行业从业者泥沙俱下,师资混乱。据调查,市场上开展感统训练的人大多被冠以“国家感统咨询师”“家庭感统训练师”的名号,而考取的所谓“感统训练师证书”,既不是技能等级证书,也不是从业证书或资格证书。考证者只需要满足18岁以上即可,不限制专业。几乎没有任何门槛的感统训练师,又能给孩子怎样的感统训练?因此,很多家长钱花了,但效果并不明显,感觉是在交“智商税”。
感统训练事关孩子健康成长,绝不能异化成一门“生意”。孩子是不是存在感统失调,培训机构无法作出专业诊断,应当由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建立标准化管理机制,对感统失调认定标准、从业人员资质审核等进行规范。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虚假宣传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倒逼培训机构守法合规经营。
两三岁的孩子,其注意力也就10分钟左右,出现“坐不住”之类的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退一步讲,即便真的存在轻微的感统失调,也不一定需要外界的过多干预,有的可以随着孩子的发育自然解决。家长如果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发育,接受不了自己孩子某一方面的“慢一点”,就很容易掉入商家别有用心设置的“坑”里。当然,如果真的发现一些不太好的苗头,也不能讳疾忌医,可以选择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轻信一些培训机构的忽悠,花钱买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