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9月12日 星期

信任是给教师最走心的“礼物”


只有基于政府对学校的信任,社会、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各方密切沟通、真诚配合,孩子们才会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谌 涛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取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学伊始,我们迎来了第39个教师节。如何表达对教师的尊重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党委政府隆重的表彰会和走访慰问是尊重,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赞美是尊重。在笔者看来,把对教师的信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应当属于给教师最走心的“礼物”。

教育对于每个人而言,首要的是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谐发展,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平等背后蕴含的是信任,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学校的信任,社会、家长、校长对教师的信任,而高度信任感催生的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一定是发生在对教师的信任、尊敬的前提下。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教育最大的阻力来自家长的不信任!”教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孩子毫无血缘关系,却时刻关注着孩子,想尽办法帮助孩子的人。当家长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就会给孩子传递出一种错误信号,会让孩子在心底抵触教师。当孩子不信任教师的时候,纵使能力再出众的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无效的。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性非常强,教师的教学业务都有法律法规和教学大纲进行规范和约束。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要相信学校、信任教师,否则,最终束缚的是教师的手脚,受伤害的是学生。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应该变得更真切、更浓郁。只有基于政府对学校的信任,社会、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各方密切沟通、真诚配合,孩子们才会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要切实落实为教师减负。少一些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评价上重实绩;少一些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形式主义;少一些社会事务进校园及强制摊派;少一些教师重复报数据、多头填表格;少一些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等,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去,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去。这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在孩子成长上,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心愿都是一致的,希望孩子成长成才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最真切而朴实的愿望,也是学校教育永恒不变的追求。不必见打着石膏带伤上课、为学生捐献干细胞的教师,就狂赞“最美”,将单个个体拔高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的精神境界;也不该在教师拒绝了“调座位”“特殊照顾”等不合理要求后就妄加猜疑,归结为自己没给教师送礼;更不该在教师对子女稍有批评后,就不依不饶上告追责。这样物质化的“谢师”与揣度,其实是对整个教师群体的不信任和伤害。

教师要成就“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需要培育问心无愧的职业自豪感,严守师德规范,坚持言传身教,引领一个个生命成长带来的无可替代的恩与情、尊与敬。应该相信有着相对良好教养的教师队伍,会有在社会平均线之上的道德水准。近年来逐渐提高的教师待遇,以及越来越严格、规范的师德教育与纪律约束,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塑造着教师这个群体。在师与生、师与社会的关系中,不能缺少的基础,是信任。没有了信任,赞美与祝福就失了真诚,只剩空洞。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