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9月8日 星期

论新时代教育融媒体建设的三重逻辑


●教育融媒体建设应遵循理论指导、政策指引和实践指向原则。

□中国计量大学 李绍军

新时代融媒体飞速发展,赋予了教育媒体新的变革空间,建设融媒体已成为教育媒体战略转型的未来路向。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教育融媒体建设的理论指导、政策指引和实践指向,对做好当前教育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教育融媒体建设的理论指导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需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之维,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融媒体,怎样建设教育融媒体”这一重大课题。

第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行动指南,“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为新时代教育融媒体建设奠定了理论根基。

第二,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当前,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迭代升级,新兴媒体空间不断拓展,全媒体时代扑面而来。主流媒体要紧跟时代步伐,用好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

第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三问”,为新时代教育融媒体建设确定了价值依归,建设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增强价值引领实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二、新时代教育融媒体建设的政策指引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201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确定浙江大学、浙江省教育厅等多家单位开展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在全国教育系统形成“抢占互联网舆论阵地、加强优质内容建设、紧跟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共识。去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融媒体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教育融媒体建设的方法路径。

为适应舆论传播方式、生态格局的深刻变化,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如火如荼。要打破壁垒,融为一体,呈现舆情发现与引导、传播策划与分析等独具特色的内容,推动教育媒体向纵深融合发展。

三、新时代教育融媒体建设的实践指向

当前,激活教育融媒体活力,需要在政治高度上坚持党媒姓党原则,在传播广度上打造新媒体矩阵,在育人力度上注重内容生产,在融合深度上创新智治化服务。

第一,牢记党媒姓党,提升政治高度。一要强化党性意识,坚持政治统领和思想引领,充分反映党的教育意志和教育主张。二要强化责任意识,始终践行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肩负壮大主流教育舆论的政治责任。三要强化能力意识,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与媒体相处的能力,主动通过融媒体宣讲教育政策,发现矛盾,回应师生诉求。

第二,打造新媒体矩阵,拓展传播广度。针对各级各类教育新媒体存在的“有账号无运维”“有发布无流量”等问题,打造“数据同源、服务同根、整体发声、协同联动”的新媒体矩阵。一要引导已有的教育媒体账号规范接入,推动校园纸媒、学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媒体信息的全系统全生命周期汇聚。二要开发应用统一的采编发布系统,通过系统集成、流程再造,实现新闻信息流与媒体管理流的深度融合。三要提升媒体矩阵大数据中心的治理能力,支持选题策划、平台运维、综合决策等应用的开发落地,形成融媒体传播的良好格局。

第三,注重内容生产,强化育人力度。当前,教育融媒体应秉持内容建设为根本理念,实现“流量为王”向“内容为王”的根本转变,通过内容生产这一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想方设法扩大高质量内容供给。一方面,应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融媒体话语吸引青年学生观看阅读;另一方面,应“软植入”主流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鼓舞青年学生。同时,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以多样性、多元化内容满足学生需求,提升育人的精准度。

第四,创新智治化服务,挖掘融合深度。应建成以大数据为底层支撑的新型智库,及时跟踪分析各地教育系统改革发展动态信息,抓取和研判有价值的教育行业数据,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在掌握教育大数据库基础上创新智治化服务,提取可产品化的教育情报和解决方案,通过“数据分析+专业研判”的生成模式,形成调研报告供教育系统和教育行业参阅。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