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7月14日 星期

编后


暑假开启,25名学生代表来到位于慈溪周巷的溪风农场,一起参与净林行动,积极响应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在“学稻史、躬农事”活动中,学生们在成长导师的指导下了解水稻的生长周期,学习农耕的节气习俗,还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插秧耕作。最受学生们期待的是“稻田捉鱼”活动。一声令下,大家赤脚跳进稻田,感受水下鱼儿的乐趣。稻田里水花四溅,欢声笑语不断。

这些回归生活的育人活动是慈溪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落实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强化社会教育资源建设和供给,建立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新尝试。慈溪市教育局副局长谢柏南表示,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将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节假日学习生活的指导,打造更有温度、宽度、力度、厚度的假期生活,引导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慈有优教”理念的新时代中小学生成长指导工作体系,为全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样的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在浙江遍地开花。“上城区除了‘星级家长执照’多元联动,我们现在推行‘每周一天家庭日’、分享育儿困惑和经验的‘父母茶座’,倡导‘明责任、乐学习、善倾听、常陪伴’的合格家长标准……”采访中,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侃侃而谈。他说:“仅仅家长和学校关注学生成长是不够的,要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成为孩子的教育者。各部门联动,一起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好环境。”

2022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协同支持。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具体要求。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教育生态正发生着变化,育人也面临着全新的政策与社会格局。构建“双减”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新格局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现实之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有侧重,就人的成长而言,缺失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实现培养健康人格的目标。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