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6月27日 星期

学校应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学校不是舆情的避风港,校长和教师应提高站位,高度重视舆情工作。

□李晓鹏

最近,全国一些地方发生了涉及各级学校的舆情事件,从而给了我们一个观察学校舆情应对的机会。兰州大学学生在网络上举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污蔑抗美援朝”;保送四川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的张同学发帖称“怀疑自己被人偷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食堂饭菜中吃出鼠头……这些都成了热搜话题,被网友高度关注。

我们看到,各有关学校的应对水平有高有低。除了极少数学校应对有力,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多数学校的应对比较被动,不仅未能成功解决问题,甚至激化了矛盾,酿成了新一轮的危机。这提醒我们,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舆情工作,提高应对舆情危机的能力。

其一,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校小社会,校外大社会,小社会和大社会本为一体,学校人员密集,学生本身又是社会关系的高度聚合体,表面风平浪静,实际静水流深,学校事件很容易发展成为社会事件。

其二,学校是社会的投影。学校是社会关系的聚焦,在高速发展、急剧成长的现代社会中,学校发生的事情自然会吸引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的人群,他们关注学校事件,实际上是把自身关注的社会问题投射到学校场景之中,代入感极强。家校联系群里的支持与反对,校园霸凌事件中的施暴与受害,都能激起看客们的群情激奋,将这些场景与自己的经历或者主张联系起来,对舆情的发展起到关键的催化作用。

其三,社会是学校的幻影。在校学生社会阅历浅,却又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对社会现实中光怪陆离的思想形态和新闻事件充满好奇,在没有充分理解认知的情况下,懵懵懂懂模仿学习成年人的做法,也未曾考虑网络带给他人的影响,容易酿成很大的舆情。

所以,学校不是舆情的避风港,校长和教师应提高站位,高度重视舆情工作,学会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熟悉各种舆情技巧,避免错误应对。

第一种错误就是掩饰,或者“指鼠为鸭”。江西这所学校,明明学生吃出来的是鼠头,视频上看得清清楚楚,有牙齿、鼻头、胡须,纤毫毕现,校方和食堂承包商却硬咬定是鸭脖,滑天下之大稽,硬生生把小事变成了大事。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双向透明的时代,人人都有手机,鼠头丢掉了有视频为证,避无可避,不可能做到一手遮天。任何企图掩饰真相的行为都会遭遇无情的打击。

第二种错误就是拖延,以为闷声不响,拖着不处理,事情自然会过去。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事情一天得不到回应,关注就会持续下去。川大在一片哗然声中,作出对张姓女研究生的警告处分,虽然符合校纪校规,但是却失去了主动,从而落人话柄。

相比较之下,本轮兰大的应对堪称典范。网络曝光所谓的教师言论负面舆情后,学校当即进行了调查,调看视频、与学生谈话,第二天就公布了调查结果,查实教师是在课堂上作为反面案例进行介绍,让学生认清其错误观念。反应速度快,调查过程权威专业,顶着压力维护了事实真相,令人佩服。

所以说,面对舆情其实没什么秘诀,只要能够提高认识,强化危机意识,掌握舆情知识,不回避,不掩饰,站在事实的基础上,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