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成为学生当下生活的真实需要,让考题对考生友善些,再友善些,这或是中高考作文命题应取的价值与必需的态度。
□朱建人
浙江省2023年中考已落下帷幕,杭州市的中考作文题让我顿觉眼前一亮——这,才是当下考试作文题让人欢欣的模样。
作文题是这样的:“在班会课上,给学弟学妹们做一次主题分享。可以讲述你努力实现心愿的过程和体会;可以就如何实现心愿谈谈看法,给出建议。请拟写发言稿。”
我认为:第一,这样的文章是ChatGPT无法替代考生完成的。用ChatGPT可以写成一篇像模像样的同题作文,但肯定无法替代作者独一无二的感受和思考,否则交流探讨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第二,这个作文题中的“任务”是每个考生都具备完成条件的。因为心愿是主观、随性的,每个考生多多少少会有这样那样的生活体验,除非你没心没肺到对这个世界完全没有了感知和想法。因此,对于这道作文题,考生提起笔来无从下手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存在。
第三,这样的任务设计照顾到了不同思维风格的考生,无论是偏于感性认知的,还是趋于理性思考的,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要表达的角度。他们可以抒写自己曾经实现心愿的美好故事,抑或叙写未能实现某个心愿所生发的反思,也可以就实现心愿的条件、路径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考生而言,文体的选择是在自然无痕的状态下完成的。
第四,这样的作文题让那些“好词好句”一无用处,也让“素材拼装”式的作文技巧彻底失效。它比拼的是你对生活感知的用心程度,呈现的是你对言语表达的得体水平。而对于那些一心想着押题套作的考生,这样的考题直接会让他们碰一鼻子灰。
第五,这样的考题才是真正具备客观、公平的“遴选”功能的。在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又能实话实说的情况下,能说到什么水平,则是各不相同的。你的文化内涵,你的人格修养,你的表达能力,都可以在这篇600多字的作文中得以体现。只要阅卷者稍有些语文涵养,面对那些作文,必定高下立判。
由此,可以断定,如此平实而智慧的以实际生活需要为任务驱动的考题,正是当下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所在。它明确地告诉了考生,作文可以写什么,怎么写;它也深刻地提示了教师,作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它更有力地示范了作业改革,可以改什么,怎么改!
纵览省内外诸多中考作文题,甚至不少高考作文题,依然普遍存在着不甚严谨以误导考生、故弄玄虚以为难考生、故设陷阱以捉弄考生等倾向,让考生拿到考题不会写、不敢写,甚至不想写。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
让作文成为学生当下生活的真实需要,让考题对考生友善些,再友善些,这或是中高考作文命题应取的价值与必需的态度。愿今年杭州市的中考作文题能成为未来命题改革的前进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