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6月16日 星期

教学论文从写作到发表的“四部曲”


□江山中学 张忠森

有人曾问我:发表论文有什么诀窍?论文是一线教师撰写的教科研显性成果,从写作到发表的过程很漫长,并没有什么诀窍。如果一定要参照一套规程,我将自己的经验归纳为“四部曲”,即投稿准备阶段、独立写作阶段、自读修改阶段、“据他修改”阶段。

第一步:投稿准备阶段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根据自己的教科研方向,收集了大量有关高中语文的期刊投稿方式。

据我了解,绝大多数学科教学类期刊都有投稿的电子邮箱,如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语文月刊》《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如省级期刊《读写月报》《语文教学之友》等。还有一些综合期刊也会刊发学科教学类论文。

怎么收集呢?将这些投稿邮箱保存到自己邮箱的通讯录,以后投稿就方便了,不需要一个一个输入对方的邮箱。

有的期刊没有投稿邮箱,而是采用平台在线投稿的方式,如《语文学习》《班主任之友》《中小学教材教学》《教学月刊》等。我们进入平台后,点击收藏这个网页,并注册一个账号。

稿件没被采纳不一定是论文写得不好,有可能是不符合期刊的需要。有的期刊特别倾向高端的理论总结,如《语文建设》;而有的期刊倾向一线教师的具体实践,如《语文月刊》等。

弄明白了这些,投稿就有了方向,不会瞎投。

况且,很多期刊会通告近期或是一年的重点选题,这个信息不可忽略,如果把握好了,可以提高投稿的成功率。

某语文学科学术期刊2023年的选题重点方向如下。

1.语文课程“三种文化”教育与教学策略;

2.“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课标核心概念的学理阐释及关系分析;

3.“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及实践案例;

4.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5.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6.文学阅读与写作;

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8.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9.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10.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11.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科新知识开发与运用;

12.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变革;

13.“大单元”、教材单元、单篇及课时学习目标设计与落实;

14.数字时代的语文生活与教学革新;

15.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教研创新;

16.学生语文学习心理与学习进阶;

17.学业质量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

18.中外母语教育比较研究。

通过大致了解这一年的选题重点方向,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一些自己能够驾驭的内容来写。

第二步:独立写作阶段

常有同事问我:论文怎么写?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楚。

写作是一份苦差事,要能够受得住孤独与寂寞。一线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一天下来已经很累了,没有精力写作。

而且,教师们每天都感觉做着相似的事情,没有多少东西可写;偶尔有一点点思考,也不会继续挖掘和深思。这样,日复一日,就一直写不出东西来。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审视自己的课堂,并写下反思作为论文写作材料保存。

我发表的论文《从概念理解模式构建到知识体系形成——以〈乡土中国〉为例探索学术类著作整本书阅读》就是根据平时的教学思考写成的。

在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教学时,我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概念理解不到位,我就思考怎样帮助学生建构整本书的知识体系。

论文写作不全是教学实践的记录,它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是一种高于实践的经验总结。

我利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又查阅了相关专著,没发现具体、清晰、可操作的方法。于是,我决定朝这个方向进行研究。

《乡土中国》是一部社会学的学术专著,对于中学生来讲,只需要初步读完并理解,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我从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两个方面,用“差序格局”将全书贯穿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论文的主体部分怎样理解?我按照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分四步操作,即:提炼概念,整体认知;梳理现象,分析特征;比喻对比,形象阐释;文化传承,深入理解。

阅读《乡土中国》,必须对《差序格局》这一章内容进行梳理,将有可能用到的素材都摘录下来,以便写作时方便取用。我将这一章里涉及的内容罗列如下。

1.普通人家把垃圾往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算完事;

2.苏州人家后面有一条河,大家什么东西都可以向小河沟里倾倒;

3.合住的院子公共走廊尘灰堆积,满院生荒草无人管;

4.对“家”的认识,西洋界线明确,而中国界线模糊;

5.“一表三千里”的亲属体系;

6.以自己为中心的“街坊”圈子范围大小,如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还住宝琴、岫烟,可最后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

7.苏秦潦倒时,“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

将这些内容整理在一起,能更清晰地看出作者费孝通的论述特点。

我的论文强调实践性,因此有以下的提纲。

一、问题的缘起。简要讲述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时存在的问题,再讲自己教学的立足点及依据,最后讲清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这里基本上用一段话讲完,不要太啰唆。

二、论文主体部分,讲阅读教学具体的操作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构建概念理解的模式

(一)思维形式与本质属性的提炼

(二)《乡土中国》概念理解模式的构建

1.提炼概念,整体认知

2.梳理现象,分析特征

3.比喻对比,形象阐释

4.文化传承,全面理解

二是依据某一概念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一)“差序格局”的上位概念

(二)“差序格局”的下位概念

提纲拟好之后,经过不断修改,才形成现在这个模样。我特别重视小标题的拟写,尽量做到观点明确、语言对称,有一种美感。

另外,这篇论文有3处用图表说明,读起来更有吸引力。

三、结论部分。将这种经验做法推及其他领域进行思考。

第三步:自读修改阶段

论文写成之后,第一读者是自己。但刚写完的论文是很难看出问题的,因此,发表之前需要冷处理一段时间。我们处在观察者的视角,可以更理性客观地看待这篇论文,从而发现论文的不足之处。

一篇论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修改。

一是摘要和关键词的拟写。有的教师觉得,摘要就是论文的第一段,其实不然,摘要是对论文的高度概括,将论文最有价值的内容表达出来,有点像电影的宣传片。很多编辑看论文先看摘要,如果摘要写得不好,编辑看不出发表价值,论文就可能会被淘汰。

二是对错别字和病句的修改。

三是内容的调整与删改。有些内容需要调整顺序,有的需要增加,有的需要删除,要敢于对自己的论文进行大刀阔斧地删改。

四是校正引用文献的出处。

五是对各级标题进行斟酌。从拟提纲到最后发表,标题都应认真修改。

好的论文,写是一半,改是另一半。

第四步:“据他修改”阶段

一篇论文走到这个阶段,基本上就能公开发表了。

所谓“据他修改”,就是根据编辑的修稿建议进行修改。一般情况下,编辑提出修改建议,说明论文已经过审,基本上确定要刊登了。

我收到某期刊的修改建议如下。

一是摘要部分语言啰唆,重要内容没说清楚,请修改。

二是引文的出处要标注准确,格式可以参看我刊要求。

三是结尾部分(已加蓝色)太简单,希望再扩充一些。

最后,我按编辑的要求一一作了修改完善,并谦虚地和编辑沟通,在表达自己的感谢之余,还提出让编辑尽量指出问题,自己都会认真修改。

经过3次修改,论文终于发表了。

虽然,发表一篇论文中间有很多困难,我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好事多磨,会有一种幸福的享受。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