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6月9日 星期

新教师试课“七要”


□苍南县马站镇第一中学 吴笔建

近年来,新入职的教师大多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但在试课和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教材不熟悉。

初中科学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新教师囿于所学专业,对非本专业的知识显得底气不足。教学目标设计偏差、教材重难点定位不准,致使新教师在课堂上留下遗憾。

一、目标定位要合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从教材的框架结构、知识脉络入手,分析每一个章节、每一个重难点。

初中科学教材文字不多,因此要尽可能配合教参使用,可以给教师的备课、学生的自习带来帮助,做到有的放矢。

曾有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思路模糊。在上《体温的控制》一课时,该教师只用作图、解题的方法来解释原理,一直讲不到要点上。

笔者建议教师务必多读几遍教材,结合学情,制定目标,搭建框架,才能使教学设计起到纲举目张之功效。

二、情境创设要真实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真实的问题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然现象、生活情景、科学实验等引出一个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用真实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唯有遵循真实的原则,才能体现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反之,虚假情境的课堂效果适得其反。比如,有教师在引课时,杜撰出北极探险者不幸被北极蛇咬伤的“新闻”。这容易误导学生,教师要引起注意。

三、时间分配要恰当

年轻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不足,面对满脸严肃的评委,紧张怯场在所难免。某次考核规定时间是15分钟,一名教师只用了7分钟就匆匆结束教学;还有教师由于超时,被评委当场叫停,结果可想而知。

优秀的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预设,体现学科品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对教师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新教师平时要多加训练,如有条件,可以请有经验的教师指点,关注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时间分配是否恰当;可以在家人面前试课,让外行人提提意见;还可以自己用手机录下试课过程,反复观看,仔细分析,不断反思。

如果时间控制有困难,别忘了多瞥一眼手表,适时调整,减少偏差。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教师练就了胸有成竹的自信心,课堂教学就离游刃有余不远了。

四、课堂互动要体现

试课其实就是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模拟课堂,教师一人饰演多种角色,充分演绎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评价。

教师要以学生的口吻说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互动、反馈阶段予以补充、肯定,在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还原一个接近真实的课堂场景。

可是有些教师整节课始终不肯离开讲台半步,这样即使讲得再精彩,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为课堂教学不是单口相声,必须要让评委感觉到“学生”在场。

在试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分呈现师生互动的场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我曾经遇到两名考生,论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两人难分伯仲;但其中一名气场更旺,给评委留下一个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在打分时就占了很大的优势。

五、内容调整要机智

在真实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成为宝贵的生成性资源。这是教学预设无法准备的,没有任何征兆,具有不可控的特点。

课堂生成考量着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机智,一旦捕捉到了稍纵即逝的契机,并能将其有效利用,这一刻将成为课堂的亮点;但如果把控失调,或一味求稳,都会弄巧成拙,暴露自身的短板,成败尽在转瞬之间。

因试课教学是没有学生的课堂,教师所展示的“生成”,如在股掌之中,毫无风险。演绎课堂中的“生成”,教师必须快刀斩乱麻,一旦发现耗时过多,应立即退出“生成”模式,自然进入下个环节,切忌拖泥带水。

六、板书设计要精心

板书体现一节课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是一节课的核心。一手漂亮的书法,加上精心设计的板书,边讲边写,随着教学同步呈现于黑板之上,令人赏心悦目,也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试课时,板书随心所欲的大有人在,常常遗忘了什么匆匆补上,使课堂乱了章法;加上识别度不高的粉笔字,让听课教师很费眼神,评价综合成绩时容易使自己处于劣势。

板书是教师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新教师务必引起重视,上课要做到心中有板书。

七、教具使用要模拟

试课过程中,主办方不提供教具,也不允许考生自带教具进入考场。这不仅考验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也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现场应变力。

我们可以利用身边和现场的物品作为教具。比如,一次试课考核时,有一名考生利用了口罩。他摘下口罩,从不同角度拉伸,来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一名考生用了黑板擦,通过黑板擦的形变,来演示摩擦力与拉力的方向相反。

还有一次,一名考生将纸张卷成筒状作为量筒,测量和比较两堆不规则颗粒的容积。

这些临时自制教具的展示,比起在黑板上作图更加直观形象,起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每一节课的设计,各尽所能,但万变不离其宗——以生为本。笔者建议新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树立起正确的课堂理念,同时多观摩优秀课堂教学视频,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引人入胜,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