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许东宝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吧,14岁恋爱的话有点早,对己对人都不能负责。当然,异性交往能处理好,可以取长补短,携手共进,但我们现在很缺少这样的社交课程。
leilei3138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文艺作品里少不了。认为学生不宜“早恋”、认真学习才是正道,但身体发育谁也挡不住,到了年纪,“恋”还是会准时到来。
于是,经过人为干预,美好的事物也变得不美好了。最终,让“恋”推迟。
俞铁钢
虽然时代在变迁,现在学生的心智成熟度远不是以前可比的,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业任务较重,精力有限,过早谈恋爱势必影响学习,能做到学习恋爱相辅相成的毕竟是少数。14岁谈恋爱,还是属于早恋,以不提倡为佳。
赵占云
14岁这个年龄,异性之间产生好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许多家长都会谈早恋色变,从中阻挠,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促使其“想要跟她(他)在一起”。
因此,应该让学生明白,好感不等于未来,早恋不是能不能得到某个人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对这个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陈升阳
人,一辈子都在学着爱与被爱。“早恋”就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堵不如疏。青春期教育做到位,学生就会把这种爱转换成学习、运动、生活的动力。
yhglll
早恋真的是洪水猛兽吗?在双方家长和教师宽容有度的关注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难道不能成为青春期一段美好的回忆吗?
我们当然要预防因交往不慎导致的不良后果,但如果一味抹杀,感觉有些因噎废食。
窃以为,在青春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对异性萌发好感,只是人之常情,并非大逆不道,发乎情而止乎礼才是标准的关系处理方式。
当然,这需要比较开明的青春期教育作前期铺垫。
陈爱娟
走出校园,公交上、马路边、景区内、影视中……到处可见男女亲密的行为,长期的耳濡目染,要使生理发育正常的学生没一点念想,是不可能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冷静看待他们的这种“恋爱”行为,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很多时候,这种行为未必是早恋,更像是他们模仿着在玩的一种“游戏”。
dzh6024205
这是信息时代影响的产物,光靠学校单方面教育引导效果甚微,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管齐下。
徐如松
14岁是豆蔻年华,少年之间的“爱”更多的是“友爱”,是真诚的崇拜、羡慕与交流。所谓的“恋爱”“早恋”等,都是家长、教师给予的说法。不要小题大做,要春风化雨加以引导。
俞和军
“早恋”是我们成年人给予学生的一顶帽子,谈恋爱怎么会有早晚之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如何正确和异性交往,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尊重自己和对方。会恋的学生永远不早,爱一个人和被一个人爱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都不应该成为彼此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