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6月2日 星期

一举一动皆量化打分?教育数字化不是做加减法


□关育兵

不午睡,扣分;坐姿不正确,扣分;周一不穿礼仪服,扣分……近日,据媒体报道,一款覆盖3000万学生的教育类App“班级优化大师”在全国部分中小学校应用甚广。这款App可以记录学生在校的全部行为表现,并通过加减分给学生排名,公开评比。有的学校还将排名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

在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上,一些学校和教师会采用量化打分的方法,制定出扣分、加分事项,以此作为评价学生乃至公开评比的依据。这样的管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太过烦琐,会加大工作量。数字技术的出现给这种管理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从实践结果来看,这样的评价方式并未赢得广泛认可,反而让不少学生、家长产生新的焦虑,引发了非议,这是为什么呢?

量化打分的意义,在于督促学生改正缺点、激励学生向上。但App里公开扣分情况,这让学生担心扣分被同学嘲笑,害怕扣分被家长看到、让教师不高兴……这种操作显然加重了学生们的紧张、焦虑情绪。一些学校还要求家长每天查看App内的学生分数,或者实时推送学生扣分情况,也增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此外,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学校、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也明确要求教师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相关文件也明确规定,推荐使用的教育App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而在这些App中,学生不仅按分数被划成三六九等,其评分、排名也与加入少先队、评选三好学生等挂钩,这些都是违规行为。

教育数字化是方向也是趋势,可以为破解长期存在的教育评价难题提供新的可能,但我们也要对教育数字化有全面的理解。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字化趋势下,万万不可将教育方法、教育艺术抛在脑后,对学生的一举一动皆量化打分,简单粗暴地做加减法了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